膏方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ppt

膏方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ppt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补益五脏虚损,尤重脾肾人至暮年,脏器虚衰,正气不足,各个脏腑阴阳气血皆出现不同程度的虚损。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虚者,气血之虚。损者,脏腑之损。虚久致损,五脏皆有。因此,膏方中用药须考虑补益五脏之虚。五脏虚损是老年人共同病理基础。老年综合征以脾肾虚衰为主脾主运化,脾胃虚则不能受纳腐熟运化肾司二便,肾气不固,二便失禁肾枯髓减,脑髓渐空,神机运转失常肾精亏虚,脾胃虚弱筋骨肌肉不能充养营养不良跌倒痴呆尿失禁肾枯髓减阳明脉衰如何补益五脏虚损?《内经》首创“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难经》提出著名的五脏治法:“谓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荣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列出治疗虚损的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八味肾气丸、薯蓣丸、酸枣仁汤。从虚劳诸方可知,辨治虚损,以调补阴阳为主,偏于补中安肾。补益五脏虚损,优重脾肾五脏精气得以充养脏腑功能正常发挥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肾中元阴元阳“肾脏衰,形体皆极”“安谷则昌,绝谷则亡”肾脾为先后天之本补益五脏虚损,尤重脾肾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指出:“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因此,在补益五脏中尤为重视脾胃。脾后天肝心肾先天心*针对脾胃常用方剂:香砂六君子汤、二陈汤脾胃重要性消除补药黏腻之弊端充分发挥其补益之功效脾胃健运痰湿无所内生薯蓣丸加减《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载有“大山芋丸”,药物组成同薯蓣丸,主治“诸虚百损,五劳七伤,肢体沉重,骨节酸疼,心中烦悸,唇口干燥,面体少华,情思不乐,咳嗽喘乏,伤血动血,夜多异梦,盗汗失精,腰背强痛,脐腹弦急,嗜卧少气,喜惊多忘,饮食减少,肌肉瘦瘁。又治风虚头目眩晕,心神不宁,及病后气不复常,渐成劳损。久服补诸不足,愈风气百疾。”薯蓣丸薯蓣丸:薯蓣300g,当归、桂枝、神曲、生地、豆黄卷各100g,甘草280g,人参70g,川芎、白芍、白术、麦门冬、杏仁各60g,柴胡、桔梗、茯苓各50g,阿胶70g,干姜30g,白敛20g,防风60g,大枣200g为膏,共21味,炼蜜和丸,每丸重10克,早晚各一丸,黄酒送下,一百丸为1疗程。功效:气血双补,滋阴助阳,脾肾同治,扶正祛邪。薯蓣为主药,善能调理脾胃,并益肺气,《药性论》:“补五劳七伤,去冷风,止腰痛,镇心神,补心气不足,患人体虚羸加而用之。”《本经》“主伤中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血肉,久服耳目聪明。”桂枝、柴胡、防风和营卫,散外邪;四君子汤、干姜大枣助阳而补中益气;四物汤、麦冬阿胶滋阴养血;杏仁、桔梗、白敛理气开郁,豆卷、神曲除湿运痰。此方包含八珍汤、炙甘草汤、小柴胡汤、小建中汤、肾气丸等等,阴阳兼补,扶正祛邪,补阳而不燥,补阴而不腻,补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膏方加减应用加天麻、川牛膝、钩藤、菊花、桑叶、黄芩等,组方既含有治虚中挟风证之侯氏黑散(菊花40份、白术10份、细辛3份、茯苓3份、牡蛎3份、防风10份、桔梗8份、人参3份、矾石3份、黄芩5份、当归3份、干姜3份、川芎3份、桂枝3份);。仲景创立此方,并列为治疗中风之首方。《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主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加左归丸(熟地黄、菟丝子、牛膝、龟板胶、鹿角胶、山药、山茱萸、枸杞子)滋阴补肾。薯蓣丸广泛用于脏腑虚损、气血俱虚、阴阳失调、营卫失和的各种慢性虚弱疾患,每获佳效。薯蓣丸是补虚祛风之代表方剂,“风气百疾”包括与“风”有关的多种杂病,如风眩、中风、风痹、惊悸等。临床应用还可以扩展到诸多疑难杂病,如心脑血管病、免疫性疾病等,这类疾病病机上多与虚、风、瘀密切相关,薯蓣丸集补虚、祛风、化瘀三法于一方,恰合病机。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华、是特色,但由于临床兼证复杂,过多的辨证分型使可操作性差,不利于中医药的传承、普及和推广。辨病辨证相结合,针对主证主病以一方加减进退,酌加合并病的专病特效药及调整气血阴阳偏盛偏衰。3.辨证辨病并重,病证结合病证结合同一疾病具有相同的代谢、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其发展变化过程始终贯穿着一条基本主线,即疾病的主要病理变化规律,同病各证之间肯定有同质性、共性,理应能指导辨证,指导治疗。如果只强调证候的特殊性而忽视了相同的病理生理变化这个主要矛盾,就有可能流于片面,造成只注重表面,丢掉实质而使治疗乏效。心血管事件共同发病土壤:血栓形成-异病同治血栓形成病证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