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战略管理理论的比较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种战略管理理论的比较分析--第1页

三种战略管理理论的比较分析

20世纪70年代以来,是战略管理与经济学相互融合的阶段。在这一历史时期,战略管

理界出现了三个学派,即竞争位势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和动力能力理论。它们从不同的角度

阐明了企业的性质、企业竞争位势的取得、利润的来源及企业成长的原因等有关企业发展的

重大问题,为现代西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加入WTO后,我国企业的发

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更加激热的国内、国际竞争,如何在挑战中谋求发展,在竞争中争取

主动,在深入理解先进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之后,相信会得出满意的答案。

一、理论发展回顾

1.竞争位势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局限

1980年,以迈克尔·波特为代表的哈佛学派提出了竞争战略理论,并逐渐成为当时企

业战略管理的主流。其理论核心是以企业竞争者、购买方、供应方、替代产品、潜在竞争者

五种产业结构力量形成的竞争力量模型。波特认为,企业制定战略与其所处的市场环境是高

度相关的,并且最关键的因素是企业所在的产业。五种竞争力量的综合作用随着产业的不同

而不同,其结果是使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利润水平,进而影响着

公司战略的制定。也就是说,产业的吸引力和企业在市场中获取的位势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主

要来源,为了保持这种优势,企业必须不断地进行战略性投入以构筑行业壁垒保持优势位势。

竞争位势理论为解释企业如何制定战略和获取持续超额利润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经济分

析依据,然而该理论却挣不脱新古典企业理论的束缚。首先,竞争位势理论认为产业内企业

是同质的,企业战略的选择取决于企业与市场的外部位势,未来企业自身发展并不是企业制

定战略所考虑的问题;其次,竞争位势理论是以“市场—企业—绩效”的单向因果关系制定

企业战略的。企业在进入一个新产业时,首先是根据产业的结构吸引力选择一个产业,然后

在竞争者理性假设的前提下,对其战略作一个合理的判断后制定一个进入战略,最后进行战

略性投资,参与竞争。因此,该理念指导企业很容易导致企业进入一些看起来利润高、但缺

乏经验或自身竞争优势毫不相关的产业,进行无关联的多元化战略。而现实中却有很多事实

与这种理论推导相悖。

2.资源基础理论的主要观点与局限

波特的“五种力量模型”忽略了对企业内部的挖潜。因此,以巴莱(Barney)、鲁梅

尔特(Rumelt)为代表的资源理论学派对此进行了猛烈的回应。资源理论学派形成了一个

分析企业内部资源分配和使用的框架,即以“资源—战略—效益”的逻辑关系制定企业的战

略。该框架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企业竞争力的差异是由战略的差异,或者更进一步说是由企

业资源差异来解释的,是一个从资源到战略再到竞争力的因果关系。而且巴莱认为,对企业

的竞争力而言,只有战略性资源是有用的。而战略性资源必备的特征是:有价值、稀缺、不

完全模仿、不完全替代。即从性质上讲战略性资源只能是异质的、不完全流动的。

1/4

三种战略管理理论的比较分析--第1页

三种战略管理理论的比较分析--第2页

然而,像竞争位势理论一样,资源基础理论同样存在着必然的缺陷。首先,过分强调企

业内部而对企业外部重视不够,因而由此产生的企业战略不能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其次,

对企业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模仿资源的确定过于模糊,操作起来非常困难,而且这种战略资

源也极容易被其它企业所模仿。

3.动力能力理论的提出

1997年,提斯(Teece)为弥补资源基础理论的不足,提出了核心能力理论,即动力

能力理论。这套战略管理理论把企业的资源分为四个层次:(1)公共资源。它是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7****13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