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测仪器 超声检测设备的性能与检验 第1部分:仪器 编制说明.docx

无损检测仪器 超声检测设备的性能与检验 第1部分:仪器 编制说明.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无损检测仪器超声检测设备的性能与检验第1部分:仪器》

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本项目是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国标委发【2023】58号),

计划编号T-604,项目名称“无损检测仪器超声检测设备的性能与检验第1部分:仪器”进行修订,主要起草单位:汕头市超声仪器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辽宁仪表研

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等。

2、主要工作过程

起草阶段:计划下达后,2024年1月在广东省汕头市召开了标准起草工作会议,确定了标准编写原则和分工,形成了标准工作组讨论稿。会后,工作组全体成员之间又经过多次沟通协商,于2024年3月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提交标委会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阶段:

审查阶段:报批阶段:

3、主要参加单位和工作组成员及其所做的工作等

本标准由汕头市超声仪器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辽宁仪表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等负

责起草。

起草工作组主要成员:

各成员承担的主要工作:

二、国家标准编制原则、主要内容及其确定依据

1、标准编制原则

本标准在修订工作过程中遵循“面向市场、服务产业、自主制定、适时推出、及时修订、不断完善”的市场原则,标准修订与技术进步、质量提升、实验验证、产业推进、应用推广相结合,统筹推进。

本标准在结构编写和内容编排等方面依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进行编写。在确定本标准主要技术性能指标时,综合考虑生产企业的能力和用户的利益,寻求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充分体现了标准在技术

上的先进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

2、主要内容及其确定依据

本文件规定了工作频率0.5MHz~15MHz范围内的A型脉冲数字式超声检测仪电性能的检验方法和验收标准,适用于采用单晶或双晶探头的手动超声无损检测。本文件也适用于多通道仪器。本文件可部分适用于自动检测系统中的超声检测仪,但是可能还需要对其他项目进行检测以确保其工作性能满足要求。

本文件不适用于连续波工作的超声检测仪。

本文件也不适用于超声相控阵仪器,参见ISO18563-1。若相控阵仪器具有用于单晶或双晶探头的专用通道接口,则本文件适用于这些通道。

3、主要技术差异

标准为修订标准,代替GB/T27664.1—2011。与GB/T27664.1—2011相比,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a)标准名称修改为《无损检测仪器超声检测设备的性能与检验第1部分:仪器》;

b)增加了“引言”;

c)重现编写了“范围”一章;

d)更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引导语并更新文件列表(见第2章);

e)删除了“术语”一章中的“放大器频率响应”(见2011年版的3.1)、“放大器宽带”(见2011年版的3.2)、“发射能量泄露抑制”(见2011年版的3.3)、“经过校准的分贝切换器”(见2011年版的3.4)、“动态范围”(见2011年版的3.7)、“比例闸门输出的频率响应”(见2011年版的3.11)、“时基线形”(见2011年版的3.15)、“幅度线性”(见2011年版的3.16)、“监测闸门”(见2011年版的3.18)、“监测阈值”(见2011年版的3.19)、“比例输出噪声”(见2011年版的3.20)、“比例输出”(见2011年版的3.21)、“脉冲宽度”(见2011年版的3.22)、“脉冲重复频率”(见2011年版的3.23)、“脉冲上升时间”(见2011年版的3.24)、“脉冲反冲”(见2011年版的3.25)、“比例输出上升时间”(见2011年版的3.28)、“时间相关增益”(见2011年版的3.30)、窄脉冲(见2011年版的3.31)、“抑制”(见2011年版的3.32);

f)增加了“术语”一章中的“模拟输出”(见3.1)、“发射串扰”(见3.2)、“数字输出”(见3.4);

g)增加“表1仪器技术规格中应说明的技术特性”(见第6章);

h)增加了“电池工作时间”(见8.2)、“预热后的稳定”(见8.3)、“相对电压变化的稳定性”(见8.5)、“时基偏差”(见8.6)、“最大输入电压”(见

8.8.4)、“最高数字化频率”(见8.10);

i)删除了“发射脉冲频谱”(见2011年版的8.3.4)、“瞬时分辨力”(见2011年版的8.4.7);

j)调整了“闸门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