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

?

叶地凤

《白杨礼赞》选自2017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的第14篇课文。本单元选入了五篇散文,写人记事散文典范的朱自清的《背影》,典型的托物言志散文《白杨礼赞》,两篇精短的议论性散文《永久的生命》《我為什么而活着》,写景抒情散文《昆明的雨》。重在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白杨礼赞》的创作背景,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2.体会文章把握抒情主线,层层推进的抒情方法。

3.感受作者在特殊年代为人生为社会的昂扬的写作情怀。

教学流程

课前预习

1.掌握字词,大声朗读,读出文中的激情与豪气。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了解茅盾的个人经历、创作成果、文艺理想等常识和知识。

3.茅盾先生曾说过:“我愿意推荐《雷雨前》和《沙滩上的脚迹》。”推荐学生阅读这两篇文章,形成对茅盾散文的初步认知,激发学生对《白杨礼赞》的学习的渴望,为探究学习环节打好基础。

一、导入

回忆自己阅读过的诗歌和文章,有没有描写或赞美树的?(师生共同回忆)

如: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柳树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松树

传统文化里,柳树因为折柳送别的习俗频频出现,松树因为挺立的傲姿屡被赞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白杨礼赞》,意思是带着敬意赞美白杨树。赞美白杨树,在我们大家的文化储备里,应该算是第一次。

二、经典探究共赏析

(一)层层递进品抒情

1.默读课文,圈画作者直接礼赞白杨树的句子。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树……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2.教师投影:

作者在文中从开头至结尾曾连续四次“高声赞美”:“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在文学作品中,在一篇只有千余字的散文中,如此反复频繁地使用“不平凡”这类抽象空泛的赞美之词,就必须有足够的事实或理由来加以形象化地表述或让形象自身来具体展示,从而使读者能够从对象身上直接感受到其实在是“不平凡”。只是由作者空喊“伟大”、“高尚”、“不平凡”之类字眼是难以真正动人以情的。这种空洞表面的“高声赞美”正是文学艺术的大忌。——郝宇民《概念淹没的白杨》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同意或不同意,请从文章找出理由。

同意:文章的第一个自然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作为总领全篇的一个起兴之句,还可以被基本认可,此后的三次“不平凡”的赞叹,显得空洞苍白。第二次赞美其“不平凡”是在描写了一大段黄土高原的景色之后,没有涉及到白杨树本身的形象与品质。“不平凡”在哪里,没有很具体很实在的表现。第三次“不平凡”的赞叹是在描绘了一段白杨树的外形以后,这一次还说得过去,尽管这种描绘基本上使白杨树直接成了概念的代码。而第四次出现“不平凡”,又只是因为“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

不同意: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直接抒情,开门见山,为全文奠定了赞美、歌颂的基调。

第二次的赞美在白杨出现之前,先写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给人以“雄壮、伟大”的感觉。继而激动转化为“倦怠”。白杨出场,就打破了倦怠,引起强烈的兴奋,作者“惊奇地叫了一声”。而且文章里有描写:白杨远远看过去“傲然挺立,像哨兵似的”。白杨树“挺立”是常态,“傲然”更是人的精神特点,因为文章的预习提示里说到那是在抗击日本侵略的国难时期相持阶段,哨兵就有情感心理的合情理性。这不是空洞的赞美!

第三次作者从两个方面来强调其不平凡:第一个方面是它的外部形态:(1)树干:笔直的干。(2)枝桠:笔直的枝一律向上,紧紧靠拢,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3)叶子:片片向上,没有斜生倒垂。既写到白杨作为植物的形态,又写到它的精神:倔强挺立努力向上不折不挠,在风雪的压迫下对抗着西北风。感性描绘加上直接赞美,情感再一次升华,并不空洞。

第四次的赞美前,写到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屈曲盘旋的虬枝,但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赞美了白杨树精神意志的美。四个难道的追问,指明它的精神,气质,变成了农民,而且还是北方的,是“华北平原上纵横决荡精神意志”,象征治理华北平原呢的中国共产党。文章内涵更为深厚,情感更为昂扬。

最后一次赞美收束在“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之后,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与顽固派的观点形成对比,表明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歌颂抗日军民,斥责“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国民党反动派。对比衬托主旨,情感达到最高峰!

教师:结合学生的分析指导朗读,体会文章昂扬的语言和层层递进的抒情方法。

文档评论(0)

159****82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