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与药物制剂专业课程深度融合的研究与实践.docx

创新创业教育与药物制剂专业课程深度融合的研究与实践.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创新创业教育与药物制剂专业课程深度融合的研究与实践

?

??

?

?

?

?

?

?

?

???

?

?

?

?

?

摘要: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高等院校改革的重点内容,而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在药学专业认证的背景下,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药物制剂专业学生为主体,以创新能力为导向,构建以“创新能力教育”为导向的药物制剂专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从实践教学体系的模块组成、实施和评价三方面进行分析,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供实践基础。

关键词:创新能力;药物制剂;实践体系

1前言

高职药物制剂专业依据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主要培养在医药生产、医药经营及医药管理等领域具有药物制剂研究、开发、生产技术改造及质量检测控制基本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目前,传统的学科型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日益提高的人才质量的需求,加之近年来学生生源素质有所下降,因此,必须坚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指导思想,树立基于工作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的课程观;依据药物制剂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药物制剂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从而更好地实施综合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1]。

2目前药物制剂专业课程体系存在问题分析

2.1课程体系存在明显的学科体系烙印

目前,药物制剂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仍以“基础课+专业课+实习课”三段式的教学模式为主,课程之间的融合度不够,理论和实践教学不能有机结合,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难以有效对接。

2.2现行教材主要以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为主教材内容相对滞后

于生产实际的需求,不能满足基于工作过程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

2.3一体化实训平台滞后

于专业设置校内“工作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三结合的教学场所不足,校外学生顶岗实习平台受企业生产、经营的限制,难以实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一体化教学要求。

2.4高水平的一体化师资队伍配备不足

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单一,需要不断提升其一体化教学素质与一体化课程开发能力。

3药物制剂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

药物制剂专业在各药物类专业分支学科中,具有实用性、实践性极强的特点,在新国标中,药物制剂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专业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培养和知识的应用,难以匹配行业发展需求。因此,在以实践教学为主的课程体系中,应该既有基础实践又有专业实践,根据国家医药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基础实践、各类实习、专业实践和综合设计实践的比重,并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较早地参加项目研发和创新实践。

3.1修订人才培养计划,提高创新性学分比例

药物制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构建以创新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传统药物制剂专业培养计划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传统实验内容中验证性实验过多,并未与时俱进,增加新剂型、新产品,体现新的制剂理念。②未能有机融合药学各主干学科,综合学生所学所得,调动其设计性思维,培养其创新性思维能力。仅仅以实验技能的教授为主,专业学科无法联通,简单的叠加,易造成资源浪费。③实践形式单一。主要以教师讲授实验、学生按实验讲义做实验、课后抄实验讲义作为报告、考前背诵实验理论为表现形式,无法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甚至对知识的巩固作用都极为有限。事实上,实验能力不等于实践能力,药学高等教育要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因此,为提高药学高职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本院以重庆市教育厅《重庆市教委、重庆市财政局关于实施重庆市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的通知》为指导方针,立足行业,修订培养方案。调整各模块的学分学时比例,加大专业实践课程比重。其中,学分分布中,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加大到39.2%;学时分布中,各实践教学环节占总学时比例提升至39.83%。

3.2课程实验教学模块

3.2.1独立开设实验课程,加强过程考核传统的实验课程,均依附于理论课程,学时往往得不到保证。改革后,共设置24门实验课程,设置不少于18学时的实验内容。其中,实践性较强的主干专业课程,独立于理论课程,本校单独开设8门实验课,结合实践,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并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将实验课程考核细分,量化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创新性实践。改革前实验成绩仅占期末总评成绩的20%;改革后,理论课程和实验课分别计分。不再以传统的实验操作考试和实验报告作为唯一评判标准,将课程平台讨论(占总评成绩16%)、创新实验设计考核(占总评成绩21%)纳入评价范围。通过加大实验课程考核力度,不仅考查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状况,还考查了学生对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了学生创新实践的热情

文档评论(0)

159****129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