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角下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发展路径创新.docxVIP

互联网+视角下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发展路径创新.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互联网+”视角下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发展路径创新

?

?

郑志来

?眼摘要?演通过对精准扶贫内涵四要素把握,指出了精准扶贫与民族特色产业发展相辅相成,精准扶贫与“互联网+”、民族特色产业具有内在逻辑一致性。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我国民族特色产业形成的两大原因和面临着“一带一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的三大历史性机遇。基于精准扶贫主线从提炼和聚焦民族特色产业核心竞争力、依托“互联网+”延伸民族特色产业链条、建立“散户+公司”平台型发展模式、依托“互联网+”建立精准扶贫与民族特色产业综合管理平台等四个方面对“互联网+民族特色产业”发展路径进行创新。进而提出了建立政府职能部门协调机制、成立民族地区专项“互联网+”扶持资金、合理规范政府引导与市场配置作用范围等三个方面政策建议。

?眼关键词?演精准扶贫;“互联网+”;民族特色产业;发展路径

[中图分類号]F269.27[]A[]1673-0461(2018)07-0035-05

一、引言

2013年11月习总书记考察湖南时做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精准扶贫重要思想首次提出;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印发〈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的通知》两个文件,标志着精准扶贫工作全面落实;2015年习总书记全面阐释了精准扶贫的“六个精准”内涵,精准扶贫是我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也是最艰巨的任务。2015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首次将“互联网+”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涉及到农业、工业、金融、旅游、教育、文化等各行各业,并进行了深度融合,对现代商业、金融等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目前学者对于“互联网+”、精准扶贫与民族特色产业进行相关研究,已有文献主要集中在:葛志军(2015)基于宁夏银川两个村庄调研,指出精准扶贫的内涵,并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贫困户参与不足、帮扶政策不灵活、驻村扶贫工作效果差等问题,进一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1];李武(2016)基于“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的创新视角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新路径,并提出了农产品全产业链的供应模式[2];王军(2016)指出了“互联网+精准扶贫”难点在于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建设薄弱、政府管理机制效能不高、扶贫大数据系统很难开发,并提出了“互联网+”思维解决精准扶贫[3];王岩(2016)提出了基于绿色消费主义培育和发展民族特色产业,主要表现为产业生态化的资源型产业、低碳型的口岸经济、休闲养生型的服务经济[4]。通过对既有文献研究,不难得出目前研究局限于“互联网+”、精准扶贫与民族特色产业各自领域独立研究,交叉性研究不够深入。本文基于精准扶贫视角重点分析“互联网+民族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如何进行创新,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面系统阐述了精准扶贫与“互联网+”、民族特色产业发展内在逻辑关系;二是基于民族特色产业三大历史机遇背景下,提出了精准扶贫视角下“互联网+民族特色产业”四大发展路径。

二、精准扶贫与“互联网+民族特色产业”内在逻辑

1.精准扶贫的内涵

精准扶贫的提出是基于2013年中办发25号文《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精准扶贫首先在对象识别上,对贫困户、贫困村、贫困乡等扶贫对象识别上要精准;其次在精准识别基础上进行精准帮扶、精准管理,改变过去粗放式管理模式以及帮扶不到位、效果不明显的情况;最后要对精准扶贫工作要进行精准考核,确保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逐步构建扶贫工作长效机制[5]。不难看出精准扶贫的内涵有关键的四个要素:一是精准识别,其关键点是对扶贫对象识别,包括集体与个人两类主体,其难点主要是对个人对象识别,相较于以往集中连片绝对贫困,相对贫困户标准、判断需要进行深入细致调查;二是精准帮扶,改变以往不注重扶贫对象现实需求以及扶贫方式单一,在扶贫对象现实需求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帮扶;三是精准管理,运用“互联网+”的信息化手段,一方面通过建档立卡的方式对扶贫对象进行动态化的监测,另一方面是对扶贫主体的监督和促进;四是精准考核,改变以往扶贫工作形式化定性考核,通过建立定量的科学考核体系,对扶贫工作参与者形成有效激励机制。

2.精准扶贫与民族特色产业内在关系

精准扶贫与民族特色产业发展相辅相成,一方面精准扶贫可持续性需要民族特色产业支撑,精准扶贫的核心是要建立扶贫对象长效的脱贫机制,民族特色产业发展一是考虑了民族困难地区实际情况,确立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二是通过民族特色产业带动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另一方面民族特色产业发展有助于精准扶贫,民族特色产业发展本身具有自我“造血”功能,不会因为短暂脱贫又进入新

文档评论(0)

尹邦乐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尹邦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