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知识点梳理(含解析).docxVIP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知识点梳理(含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知识点梳理】

1.梳理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①先秦:世卿世禄制战国秦国:军功爵制度。

②两汉:察举制(是一种至下而上的选官制度,根据道德和才学,分为举孝廉和举秀才两种)。

③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魏文帝曹丕采纳陈群的建议设立,根据家世、道德、才华选拔人才,上下结合,使选官有了标准,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后来只注重家世,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④隋唐至明清:科举制。

隋炀帝创立科举制。

唐太宗时,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一科,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武则天时,创立了武举和殿试.

唐玄宗时,任用礼部高官主持科举考试,一直延续到清朝。

宋朝王安石变法,改革科举制,实行锁院、弥封和誊录法。

明清实行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1898年戊戌变法,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

1905年,清末新政,废除科举制。

2.科举制的作用?

积极:科举制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打破了势家大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地位,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开和公平,

在社会上形成了读书重学的风气,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

消极:选拔标准单一,压抑个性,使儒学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缺乏创新和进取精神。

3.归纳古代选官标准的演变趋势?

选官标准由世家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

人才选拔逐渐趋向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4.三省六部制的职能?影响?

职能:

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

影响:

三省分工明确,彼此制约,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提高工作效率,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

③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是古代中国中央官制成熟的标志,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

④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节制君权,减少决策失误(因为政府的最高机构在政事堂,凡属皇帝命令,须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然后再送尚书省执行)

5.唐代租庸调制的内容?作用?

内容:

征收对象为21至59岁的成年男子。

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

作用: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

6.两税法实行的背景?目的?内容?意义?

背景: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降。

目的:解决财政困难。

内容:

①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

②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

③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意义:

①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②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巩固提升】

1.两税法将贵族、官吏、商人、地主、农民等群体按资产多寡分为九等户籍,形成“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的纳税原则。这一做法意在()

A.减轻百姓的赋役负担 B.加强对百姓的人身控制

C.破除森严的等级制度 D.推动社会关系的平等化

2.《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对黄门侍郎王珪说“国家本置中书(省)、门下(省)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___则当行驳正”。文中横线处应填入的是()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枢密院

3.780年,唐代实行两税法,规定“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其社会意义在于()

A.保证了农民生产时间 B.杜绝了土地兼并问题

C.将“人文关怀”政策化 D.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

4.唐文宗曾颁布诏书曰:“天下除二税外,不得辄有科配,其擅加杂榷率,一切宜停”,其后君主也多有类似诏书。唐诗中亦写道:“(两税法)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号为羡馀物,随月献至尊。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这折射出当时()

A.中央政府权力式微 B.两税法加剧了人民负担

C.赋税制度亟待调整 D.政府政策执行得不彻底

5.唐朝时期,出身贫寒的诗人孟郊考中进士后留下千古名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说明科举制()

A.选拔了最优秀的官吏 B.推动了社会阶层流动

C.排除了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了科学技术水平

6.唐初,中书、门下两省虽相互制衡,却往往意见相左,互相推诿。于是产生了中书与门下长官共同议事的制度和机构,即政事堂。据此可知,政事堂设立的意图是()

A.创新中央决策机构 B.强化中央集权

C.提高中枢行政效率 D.分割宰相权力

7.隋唐科举制不问门第,“一切以程文为去留”,不论家庭出身和品级等第,只要通过科举博取功名,就能跻身官僚阶层。这样的选官制度,与魏晋南北朝时期那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