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重点整理汇总.docVIP

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重点整理汇总.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心理学整理

名词解释:

1、基本归因错误:高估内在性情因素对行为的影响,而低估情境因素的作用的倾向。

2、自动化思维:是指无意识的、不带有意图目的、自然而然的并且不需要努力的思维。以过去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对周围环境进行的一种自动分析。

3、图式:人们用来组织关于某个主题的知识,关于周围世界的心理结构,这种心理结构会影响人们注意、思考和识记的信息。

4、刻板印象:将某群人概括化,将同样的特征分派到该群体中所有成员,而不管成员之间实际上的差异。

5、可提取性:图式和概念在人们头脑中所处位置的优越性,以及当我们对社会世界做出判断时,使用这些图式的可能性有多大。

6、固着效应:人们关于自己和社会世界的观念会保持下去,即使知道支持这些信念的证据是假的,也是如此。

7、自证式预言:图式的持久性特点导致人们对他人的行为会产生一种预期;这种预期会影响其对待他人的方式;这种方式又会导致他人的行为与自己最初的预期相一致,最终使这一预期成为现实。

8、内隐人格理论:人们将多人格特质归入同一类图式。例如:很多人认为,善良的人也大方。(“美即是好”的刻板印象)

9、内归因:行为与自己的人格或态度有关。

10、外归因:行为与他所处的情境有关。

11、一致性偏见:推论人们的行为与他们的人格一致的倾向。(忽略了情境因素的影响)

12、当事人与旁观者差异:在观察别人的行为时偏好做人格归因,在解释自己的行为时却更加着重于情境因素的倾向。(知觉显著的是其他人,而没有对自己投以同等的注意力;当事人比观察者掌握更多有关自己行为的情境因素)

13、归因偏见

自利归因:将成功归于内部人格因素,将失败归于外部情境因素——找借口

不切实际的乐观:认为好事更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坏事更可能发生在别人身上。

公平世界的信念: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14、防卫归因:使我们不受脆弱及难免一死等感受困扰的解释。人们倾向于将不幸归因于受害者自身,为了让自己觉得不可能(很少可能性)会遭受同样的不幸。防卫归因使不幸的受害者受到不合理的损伤。

自我觉察理论:当注意力集中于自己时,我们会根据内在的标准和价值观来对自己现在的行为进行评价和比较。

16、自我知觉理论:当我们的态度和感受处于不确定或模棱两可的状态时,我们会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和该行为发生时的情境,来推测自己的态度和感受。

17、过度充足理由效应: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由难以抗拒的外在原因引起的,使他们低估了内在原因引发该行为的可能性。(?过度充分理由效应说明,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是可以转化的;奖励可能损害内在动机。)

18、情绪二因素论:主张情绪体验是一种两阶段的自我知觉过程结果:首先经历生理唤醒,然后为唤醒状态寻找适当的解释。当不确定的生理唤醒状态无法解释时,人们会根据情境来解释自己的反应。

19、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即使没有任何生理唤起,一个人对事件的建构或诠释,也可能造成情绪的产生。

20、社会比较理论:认为我们通过将自己与他人比较来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态度。(当没有客观标准给人们进行对比,并且他们在某个特定领域中正经历一种对自己的不确定时,就会进行社会比较。人们倾向与具有类似背景的人比较。)

21、上行社会比较:将自己和在某种特定的特点或能力上比自己出色的人进行比较。

22、下行社会比较:将自己和那些在某种特点或能力上比自己差的人比较。

23、印象管理:试图让他人以自己期望的方式来看待自己。

24、认知失调: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一致认知所引起的不适的驱动或感觉,之后又被定义为由于个体惯常的、典型的积极自我概念不一致的行为所导致的不适感。(因为做了一件与正面的自我概念不符的行为而产生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25、决策后失调:一个人在做了决定之后所产生的失调,消除这种失调的方法通常是:提高被选择对象的吸引力,同时降低被拒绝对象的吸引力。当一个人处于道德两难境地,如果决定执行不道德行为,他可能将对其他人的不道德行为持姑息态度。如果决定执行道德行为,他可能将对其他人的不道德行为持严厉态度。

26、为付出的努力寻找理由:通过努力才争取到的东西,人们倾向于提高自己对它的喜欢程度。如果一个人为了达到目标,愿意或不得不经历困难或痛苦的过程,那么这个目标将更具吸引力。

27、不充分的处罚:当缺乏足够的外部理由来解释为何要克制自己去做一件事时,或取得一个想要的东西时,就会体验到失调。通常会降低对这个被禁止活动或事物的评价。

28、富兰克林效应:因为我喜欢他,所以我帮助他;因为我讨厌他,所以我拒绝他。因为你帮助了他,所以你会更喜欢他;因为你拒绝了他,所以你会更讨厌他。因为,你要为自己的行为寻找理由!

29、外显态度:我们意识到的并易于报告的态度。

30、内隐态度:自然而然的、不受控制的,并且往往是无意识的态度。

31、以认知为基础的态度:理性的态度;对

文档评论(0)

bookl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