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与孔尚任的儒家情怀-历史反思.docx

《桃花扇》与孔尚任的儒家情怀-历史反思.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桃花扇》与孔尚任的儒家情怀

历史反思

?

?

论文导读::孔尚任作为圣裔,自幼饱受儒家文化浸染,在《桃花扇》的创作中,他始终以儒家的视眼来审视南明王朝覆亡的这段历史,在感伤中反思儒家的得失。《桃花扇》不仅对朝廷中人进行了道德评判,还在下层人物身上寄予了儒家的道德理想。

论文关键词:儒家理想,道德评判,历史反思

?

《桃花扇》[1]是清初戏剧家孔尚任的一部脍炙人口的作品,它与洪升的《长生殿》一起成就了清代戏曲的巅峰。作者孔尚任经十年三易其稿,“一句一字,抉心呕成”,对这部创作投入了极大的心血。在这部“借离合之情,发兴亡之感”的历史戏剧中,他始终以儒家的视眼来审视这段历史,在感伤中反思儒家的得失。解读《桃花扇》,很有必要先了解孔尚任的思想取向。

一、孔尚任儒学的一生和《桃花扇》的创作动机

孔尚任和任何元杂剧、明清传奇作者的家世源流截然不同,他是被封建社会尊奉为“万世师表”的孔子的第六十四代孙,自幼便饱受儒家文化的浸染。在曲阜孔氏家学的氛围中,他受了完整的封建教育,对于“礼乐兵农之学”的研究,特别是在乐律方面“夙秉家学”,下过二十多年的考证工夫[2],很有造诣。因此,“衍圣公”孔毓圻曾请他为其夫人治丧,修《孔子世家谱》、《阙里新志》,并教“邹鲁弟子”以礼乐,还访求工师,造了一些礼乐祭器,并在孔庙主持了一次“释菜”大典。由于他才华出众,有了主持大典的经验,康熙皇帝来曲阜祭孔时,孔尚任当之无愧地成为为皇帝讲经导游的最佳人选。因为表现出色,备受赏识而从此走上了仕宦之途。为此,他还写了《出山异数记》记叙了康熙“驾幸阙里”的“盛况”和自己感受到的“殊荣”。

但他毕竟出生于清顺治五年,明清的易代历史反思,被夺取的不只是一个明王朝,而是整个汉族地主阶级统治的政权,它的结果远非历史上的改朝换代所能相比。孔尚任自幼便饱读经书,不可能对此没有思想上的震动。况且他的祖先,或是明朝的忠臣孝子或是隐居不仕的清高之士。他的父亲孔贞璠,就“以养亲不仕,崇尚气节,解纷御侮”而为人所敬重。他的父辈友人贾凫西、族兄孔尚则、岳丈秦光仪等人都是爱国忠明的,他们的言行对孔尚任亦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发表论文。

作为圣裔,遭遇异族入主中原,又恰逢康熙盛世,儒家经世致用的思想与严夷夏之大防的撞击,使其思想处于一种矛盾动摇的状态中。他的一生经历过读书闲居、入仕、罢官隐居几个阶段。据徐振贵《孔尚任年表》记载,他曾努力争取由科举进入仕途,在31岁乡试未中后才隐居的。34岁他还典田捐纳国子监生,而对于这一举动,他又感到内疚,认为是“倒行逆施”。而出仕后,他的《出山异数记》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康熙的感激涕零,说“书生遭际,自觉非分,犬马图报,期诸没齿”后笔锋一转,又说“但梦寐之间,不忘故山,未卜何年,重抚松桂!石门有灵,其拒我耶?其招我耶?”对自己的入仕亦有着隐隐不安,这种思想矛盾一直伴随他终生。但不管是入仕还是隐居,他信奉儒家思想这一点没有变。他在淮扬治水期间写作的《湖海集》虽是“呻吟疾痛之声”,但从诗作可以看出他是儒家人士。远寻延陵十字碑、拟拜子游之墓、纪念孔融而立书院梅花岭上、勉议重修六君子祠,为冬至之日诸生聚讲而“卜吾道日泰”、为乐弟子瞽工徐义向其请教而欣喜,黄仙裳的序中曰“凡此,皆吾辈所共见孝思之表表者”。这种儒家情怀,在他罢官之后依然浓烈。在《孔颜曾孟四氏学教授升例碑记》中他写道“振文教而致太平,如操枢握纽”;在66岁写作的《授奉政大夫吏部考功司郎中颜公墓表》中,他还是以儒家观点品评人物;而写作于69岁的《〈盟鸥草〉序》[3],他依然是以儒家视角点评时代风气,并欣喜于儒家有继承者。可以说,孔尚任的一生,就是儒学的一生。

但孔尚任处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是封建社会的“末世”与清代的“盛世”的交接时代。而且清兴明亡的天翻地覆的变迁迫使人们穷流溯源,寻找答案。孔尚任入仕后,淮扬治水和前后近十年的国子监博士让他看到了官场的黑幕,了解到百姓的疾苦,认识到理想的落空,也加深了他对现实对自小奉习的孔孟之道的思考。明王朝为什么会一朝覆亡呢?是亡于贼?还是亡于清?其主要的历史经验是什么?为什么受上千年儒学文明维系的明代封建统治会在落后的异族文化面前土崩瓦解?儒教到底有无济世之功?儒家将走向何方?而孔尚任在《桃花扇小引》中说“传奇虽小道……其旨趣实本于三百篇……于以警世易俗,赞圣道而辅王化,最近且切……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历史反思,明确指出他创作此剧是有着儒家的救世的积极用意。在《桃花扇》试一出《先声》中,孔尚任借老赞礼之口说“列位不知,从来填词名家,不著姓氏,但看他有褒有贬,作春秋必赖祖传;可歌可咏,正雅颂岂无庭训?”这句话也明显告诉读者,自己出自诗礼名门,是以《春秋》笔法来编写此戏的。

文档评论(0)

159****42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