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师版)公开课.docxVIP

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师版)公开课.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标要求】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独特性。

【主干知识】

一、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

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年1月~4月)

(1)中华民国的建立

①时间: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②意义: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诞生。

③措施: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阳历,以中华民国纪年。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①目的:直接目的是防范袁世凯专制独裁,根本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②内容:

A.主权归属: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B.政治原则: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C.国体: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政体: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多数党产生,总理可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③意义: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是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里程碑。

2、北洋政府时期(1912年4月~1927年)

(1)政党政治尝试

①党派林立:各派政治力量分化和重组,1912年,宋教仁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

②竞选:1913年春,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宋教仁将负责组织责任内阁。

③变故: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杀,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很快失败。

(2)北洋军阀专制统治

①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下令解散国民党和国会;1915年复辟帝制。

②各派军阀:北洋军阀内部的派系纷争,很快发展为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年~1949年)

(1)国民政府的“训政”:1928年起。

①内容:国民党代行国民大会权力,指导监督国民政府的重大国务。

②实质: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

(2)国民政府的“宪政”:1948年。

①概况:“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李宗仁为总统、副总统,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

②评价:为其独裁统治披上“宪政”的外衣,但最终逃脱不了崩溃的命运。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1、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

(1)地方政权:在各个革命根据地,各级苏维埃政权陆续建立起来。

(2)中央政府:1931年,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3)权属: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

(4)评价: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2、全面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

(1)政府:根据地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

(2)议会:设置各级参议会,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

(3)原则:“三三制”原则,各级政权机关的工作人员,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

(4)意义: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9月~1949年9月)

(1)实践: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在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

(2)理论: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提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3)意义: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1、概况:

(1)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确立:1954年9月,一届人大制定《宪法》,保障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

②挫折:1957年后,反右斗争扩大化和“左”倾思想影响,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破坏。

③完善:1982年《宪法》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④优越性:体现了真正的、广泛的民主,便于实现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历程:

①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确立。

②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不再是国家权力机关,而是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其主要职能转变为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③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共中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

④1982年,中共确立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完善了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特点:

①政党地位:共产党是执政党,是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政党关系: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共同参政议政,二者是政治合作的关系。

③合作基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④合作方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重要渠道和场所。

4、基层民众自治制度

(1)概念:依据宪法和法律,由居民(村民)选举的成员组成居民(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

文档评论(0)

QualityDocumen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