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意象油画的本土情节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当代意象油画的本土情节研究

?

?

摘要:本文从研究意象油画的本土化历程入手,探寻当代意象油画中的本土情节,挖掘本土文化对当代意象油画创作的创新价值,以期为新时期扎根本土、体现优秀民族特色文化、饱含时代特色的中国油画提供新的建议和思考,丰富当代油画的面貌。

关键词:意象油画;本土情节;民族文化

:J213:A:1004-9436(2021)16-00-02

“油画民族化”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中的重要现象,中国的油画家们主动带着文化自觉的意识去融合中西艺术。意象油画作为一种地域文化特征鲜明的油画风格,是中国百年油画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存在,也是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油画民族化、本土化所取得的积极成果之一。意象油画家们将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转化为艺术形式,表现当代社会的状态、人文精神和价值观。

1意象油画的本土化历程

本土化是每一位中国画家在每个不同政治环境的历史时期时都会思索的问题,他们作出尝试,以本土的社会现象、人民生活、人文景观、思想观念为表现对象,融合了中国本土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审美趣味、表现手法等,获得了丰硕的成果。意象油画经过几代画家的长期努力和探索,成为中国油画本土化进程中具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笔者将意象油画的本土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萌芽时期、成熟时期、兴盛时期。

1.1萌芽时期

意象油画的萌芽时期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虽然不够明显,但我们还是可以窥其端倪,当时的油画家们尝试在油画创作中融入中国传统绘画的美学思维和描绘手法。如王悦之在1921年创作《女像》等一批油画作品时,运用了中国画的线描法和晕染法,该作品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美术中西融合的代表;再如李毅士在1927年创作《春寒赐浴华清池》,将水彩、水粉、水墨相结合,表现了中国画的意境,对写实和写意手法组合进行了大胆尝试。

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画家有刘海粟、颜文梁、林风眠等,本文以劉海粟为例。刘海粟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艺术家、教育家,他毕生注重“融合中西以创新”“海纳百川”的理念,并将这些理念注入他与乌始光、张聿光合伙创办的上海图画美术院中。他说:“第一,我们要发展东方固有的艺术,也要研究西方艺术的蕴奥;第二,我们要在极度无情枯寂的社会里,尽宣传艺术的责任,因为我们相信艺术能够救济现在中国民众的烦苦;第三,我们原没有什么学问,我们却又自信有研究和宣传的诚心。”[1]从他的豪言壮语中,我们不难看出三点:一是如果我们的艺术要前进和发展,就必须知己知彼,即不仅要熟识中国自己本土的传统绘画,也要研究和了解西方绘画的技法和美学理念;二是艺术本身的价值,他认为我们在任何顺遂或困难的情境下,都要尽自己所能,让艺术为民众服务,他的这一观点完全契合了《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2]的观点;三是坚定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会议精神中提出的观点,刘海粟在近100年前就有这样的觉悟和自信,可谓思维超前,具有前瞻性。而这三点刘海粟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也是这样实践的。刘海粟早期的油画作品,如《夫子庙前》《蓝绣球花》等,明显具有西方印象派绘画的影子;之后如《巨峰飞霞》《黄山云海》等,就带入了中国画的图式和笔法。到了20世纪80年代前后,从刘海粟的作品《黄山云海奇观》《天都峰》中,我们已能感受到他画中挥洒的笔触和直抒胸臆、气韵生动的中国传统美学内涵,这也是他长久以来追求民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中西融合的结果。

1.2成熟时期

20世纪90年代以后,意象油画发展到了成熟时期,代表画家有吴冠中、苏天赐、陈钧德等,本文以苏天赐为例。早在1949年,苏天赐就以《黑衣女像》这张富有意象风范的作品一举成名,这幅作品被称为中国肖像油画语言民族化、本土化转型的标志之作。改革开放以后,苏天赐的艺术题材从人物转向风景和花卉,笔触轻松畅然,意境幽远,他时常带着学生一起出去写生,感受大自然给他的灵感,他说:“我还是我,可是此时我又忘了有我,我只想融入,将画笔挥动,把自我化成一片斑斓。”[3]20世纪90年代以后,苏天赐依旧坚持频繁地到各地旅行写生,创作了几百幅作品。他从中国画的构图、笔法和意境等角度切入意象江南的意蕴探索,用线条的宽窄、深浅、轻重、柔韧、疾驰等效果的顿挫转折以及清雅婉约的色彩使描绘对象具有中国传统绘画的特殊意境。笔法愈加成熟老练,图式也更加简约。如苏天赐的《水边幽篁》,画面的布局非常简单,视野开阔,他舍弃了西方油画惯用的厚画法,而在油画颜料中混入较多的油画稀释剂涂抹和渲染。这是中国水墨画常用的手法,使画面的背景部分显得格外旷达空阔。近景的两侧是篁,即竹子,这是苏天赐一段时间里喜欢描绘的对象,竹子的寓意是弯而不折、正直不阿、柔韧坚强、虚怀若谷,

文档评论(0)

134****469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