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模式下的技术转移.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互联网模式下的技术转移

?

?

闫云山

【摘要】技术转移渠道也由早期的单纯线下对接转移转换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沟通、预对接为主,各技术转移机构相续建立技术转移辅助业务系统。利用互联网+思维,建立互联网+技术转移平台,突破物理形态的时间、空间,突破了主体不平等性,形成了新的生态。

【关键词】技术转移;互联网;线上线下;技术评估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技术转移(TechnologyTransfer)对全球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日益突现。技术转移渠道也由早期的单纯线下对接转移转换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沟通、预对接为主,各技术转移机构相续建立技术转移辅助业务系统。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立第一批技术转移服务机构。1984年,国内技术市场如武汉、沈阳等地举办技术成果交易会的悄然兴起;1987年,中国诞生了第一个科技企业孵化器——武汉东湖创业服务中心;1992年,山东威海市成立了第一家生产力促进中心。2000年,科技部、教育部决定首批认定清华大学科技园等22个大学科技园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2001年,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7家大学技术转移机构被认定为“国家技术转移中心”;2002年,经科技部批准的全国首家网上技术市场“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正式启动,由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同举办,2012年,由科技部和北京科委主办的中意技术转移平台投入使用,主要进行中国和意大利之间高新技术的线上对接转移;2013年,由科技部主办广西科技厅承办的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成立,主要面向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进行高新技术转移,2015年,中国-阿拉伯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成立,主要面向阿拉伯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高新技术转移。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相对完整的技术转移体系,技术市场已初具规模。利用互联网,技术转移供需双方(中国、其他国家的科研机构、企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专家、技术转移机构、投资机构等)通过系统进行线上对接沟通,线下交流,技术评估,最终达成技术转移协议。

3.技术转移的一般过程可表示为以下线性图:

4.对技术需求方来说,引进转移技术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而对于技术供给方则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依托技术转移信息平台,可以构建面向国内与转移对象国家的互联互通的信息共享平臺,实现国内与国外技术转移机构或组织的相互联系和信息共享、业务协同、远程会商、信息服务、在线服务等功能,以及技术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发布、洽谈对接、组织交流等相关工作,促进信息交流、技术交流、产品服务交流,推动先进适用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推动先进适用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共享科技发展成果,增强区域内各国科技创新企业能力,助力加速区域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增进区域间的积极合作和相互援助。在技术转移办公过程中,采用集中式信息处理机制,以技术转移业务为中心,通过技术转移中心信息化系统把技术转移日常管理中的事务、事件按“角色驱动,流程引导、表单展现、集中共享”的方式协同关联起来,改变工作质量,有效提升传统技术转移手段,提高技术转移工作效率。技术转移信息化系统工程应实现技术供需信息的高效管理、采集、共享、传播、对接应用;建立动态的、可控的、统一的、全面集成和协作化的技术转移信息服务系统,使得国内主要技术转移机构的供需信息资源能够在统一的平台上高度共享,有助于解决信息流通的效率、降低技术交易的人力物力消耗、交易时间和交易成本,使技术供给方和需求方成为市场的主角,吸引大量的高端人才参与技术转移服务,完成高层次的技术转移,提升技术转移的活跃度。

互联网+传统行业,引发产业升级和经济生态大变革,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利用互联网+思维,建立互联网+技术转移平台,突破物理形态的时间、空间,突破了主体不平等性,形成了新的生态。线下和线上服务对接,按照服务分类和需求引擎,集聚资源,一方面通过客户访问需求和搜索痕迹,进行数据分析,供需匹配推荐营销,一方面利用平台交易规则、计费服务和诚信监管,实现技术交易服务过程复制与交易促进。未来将呈现以下的发展趋势及其服务走向:服务网络化、服务形式多样化、服务产业化、服务流程化。endprint

?

-全文完-

文档评论(0)

134****469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