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城市化道路的理论探讨.docx

关于中国城市化道路的理论探讨.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关于中国城市化道路的理论探讨

?

??

?

?

?

?

?

?

?

???

?

?

?

?

?

王振中

在国内一直盛传着这样一段话,就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1998年曾预言:“21世纪对世界影响最大的有两件事:一是美国的高科技产业,二是中国的城市化。”[1]也许是历史的巧合,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的城市化率自1997年跨出30%的门槛以后,几乎以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的速度在发展,以至于2011年城市化率首次超过50%。这的确令人感到兴奋,因为城市化在19世纪工业革命后开始兴起,1920年美国城市居住人口首次超过50%[2],而我们竟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2年的时间里就实现了美国建国144年才达到的目标。据此趋势,国内有关研究机构进行预测,中国的城市化率2020年将达到60%,2030年将达到65%。[3]这个预测是极其谨慎的,似乎也是相当乐观的。面对城市化的冲动,为了尽量避免在城市化问题上少走弯路,去掉一切“伪城市化”(pseudourbanization)色彩,进一步取得共识,因此我们仍然需要对诸多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

探讨之一:理念的表述是城市化还是城镇化

通过仔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为“十二五”规划),我们可以看出,城市化与城镇化这两个概念是混用的。例如“十二五”规划的第五篇第二十章的题目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在表述其核心内容时说:“优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而且其第一节的题目是“构建城市化战略格局”,在这不到50字的表述中,城市化与城镇化混用了两次。[4]城市化与城镇化的一字之差反映了什么?至少反映出我国对城市化的理解还没有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按照目前我国的管理体制,县级市以上的城市才属于城市管辖范围,而县以下(县级市除外)包括县城城镇则属于农村管辖范畴。[5]也就是说,即使农民工“在县及所在镇解决了户口”,但仍然属于农村管辖范畴。这样的城镇化难道也能等同于城市化?而且大家都清楚,所谓城市化就是各种生产要素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政府官员希望农民工“在县及所在镇解决户口问题”,这可能纯属于一厢情愿。因为目前在中国,县及镇的生活质量是无法与城市相比的(当然虎门镇等例外,尽管其管理级别仍为镇,但它实际上早已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城市)。我国早在1997年就开始在四百多个小城镇进行了户籍改革试点,四年后大多数小城镇的户籍对本地农民基本上放开了,可效果并不好。因为有的地区要求农民获取城镇户籍与放弃农村土地挂钩,更明显的是,小城镇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就业机会都非常短缺,根本无法满足群众的需求。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人口在镇的集聚程度是相当差的。例如2007年,我国建制城镇19249个,人口6559万,城乡居住用地15399平方公里,即2309万亩,每万人用地2.35平方公里。而同期368个县级市,人口15571万,城乡居住用地11978平方公里,即1797万亩,每万人用地0.76平方公里。[6]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居住用地方面,建制镇比县级市多3421平方公里即512万亩,但是人口却比后者少9000多万?其根本原因就是,按照农村管辖范畴的镇,其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是农式,而不是非农式,因此生产要素是分散的、松散的,而不是集聚的、集中的。从中我们也可以领悟到,之所以我国要探讨城市化与城镇化之间的不同表述,决不是咬文嚼字的无聊游戏,而是通过细分,我们才可以掂量出两者的差异。在管理体制上,城市化要求的是城市性质的管理,而城镇化则是城市管理与农村管理的混合体制,它强调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实施重点与城市化大不相同。所以,尽管“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城镇化率要从2010年的47.5%提高到2015年的51.5%,这对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是有推动作用的,但对于不断提升城市化的质量和水平是很有局限的。如前所述,我国与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城市化实践的最根本的区别,就是目前我国城市不仅是等级管理,而且对人口的迁徙设有户籍等限制条件。所以我们看到,在世界银行的城市化报告中,尽管当前全世界仍然有大约一半的居民居住在50万人口以下的中小城镇,例如在设市的规模方面,美国要求3000人以上,巴西要求5000人以上,德国要求3000人以上,[7]但在其理念表述上仍称为城市化,因为在其国内,人员流动是不存在户籍限制的,公民所享受的权利和服务是均质的。正因为如此,在我国的表述中,城市化与城镇化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两者的制度内涵是有明显差异的。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是否可以说,中国的城镇化只是“准城市化”。

探讨之二:城市化动力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今六十多年过去了,201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已达到47.5%。如果和美国相比,

文档评论(0)

151****61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