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第四版)第五章.pptx

中国文化概论(第四版)第五章.pptx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一儒家文化精神与理想人格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大学》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儒、道、佛三家思想,其

中儒家思想是核心。儒家思想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演进的。孔子于春秋末期创立儒家学派,提出“克己复礼”、“仁者爱人”等一整套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系。战国时期儒家分成八派,主张性善

论的孟子学派和主张性恶论的荀子学派是最主要的两派。至汉代,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的改造而神学化,

并由民间的一种学说变为官方的统治意识,取得了独

尊的地位。儒家思想在魏晋时

受到玄学和佛教的挑战,一度

衰落。但它的纲常伦理观念有

利于封建统治,影响仍然很大。

唐代孔颖达等人作五经正义,孔子杏坛讲学图

儒学再度被罩上耀眼的光环。

到宋代,儒学吸收佛、道思想,更加完善和哲理化,

称为理学。明代理学发展为心学,成为显学,清代又

儒家文化发展概说

徵器

转化为经世致用的实学。

先秦(即春秋战国)时期,强烈的人文意识开始迸发,诸子学者通过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观察体验,形成各具特色的学

说,百家争鸣,蔚为壮观,从而奠定了中国文化基本格局的基础。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主干之一,产生于春秋战国,

第一节先秦儒家人伦

先秦儒家

以孔孟之学为学术代表,传世经典著作主要有《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论语》、《孟子》等。

荀况

(前298—前238

孔丘

(前551—前479)

孟海可

(前372—前289)

天命观

孔子继承了传统的天命观,视天为万有的主宰和人格神,认为天命主宰着人的生死,也决定着社会的治乱。他主张“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认为“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但同时他又否定周时盛行的占卜活动,提出“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五谷生焉”,认为天命就蕴含在自然事物的运行之中。所以他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论语》载孔子“不语怪、力、乱、神”,并且说“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回避了关于人死后是否变鬼的问题。

瓷器画:孔子周游列国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幼年丧父,生活贫贱,大约30岁时开讲私学,这是他一生的主要事业。51岁出任鲁国中都宰,54岁时离开鲁国,带着弟子游说列国,14年间各诸侯国君主都不采纳他的主张,再回鲁国

时已68岁。

孔子的思想

一个失去了自身文化的民族,是一个漂泊无根的民族。——德国哲学家斯宾格勒

礼原为周的典章制度。春秋时“礼崩乐坏”,孔子把礼当作维护等级、区别华夷的标志,试图“克己

复礼”,为周礼“正名”,匡正变化着的现实,给春秋

时广泛使用的“仁”赋予了新的含义,使其成为中国哲学史上最重要的范畴之一。认为“夫仁者,己欲立

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推己达人的忠恕之道,并且认为“仁”具有最高的道德价值。他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为仁由己”,要求人们“志于道,据于德,

依于仁,游于艺”,提出反求诸己、一日三省等方法加强自我修养。仁还包含爱惜劳动者的思想,就是要行“德政”,对人民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理”,反对“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仁礼学说

孔丘论道

继承孔子儒学有两大主要派别,即孟子之儒和荀子之儒,他们分别从人性“性善”论和“性恶”论的角度,探讨了“人”的本性,成为先秦儒学人情化的代表。

孟子被尊为封建社会的“亚圣”,是儒家学派中地位仅次于孔子的思想家。他主要提出了仁政主张、性善学说、“万物皆备于我”等观点,与孔子思想有很深的渊源关系,并对孔子思想有新的发挥。如果说孔子的德治思想还属于伦理学范畴,那么孟子的仁政思想就已经属于政治学范畴了,而他所提出的尽心知性、仁义结合思想则是儒家思想与时俱进的新发展。

孟子见梁惠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

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孟子

孟子是孔子的第四代弟子,曾游说齐梁等七国,曾为齐宣王客卿。其学说当时被认为“迂远而阔于事情”,不为所用。晚年,他与弟子万章等人埋头著述,有《孟子》七篇传世。

孟子的思想

孟子将“仁”的思想发展为系统的“仁政”学说,提出“仁政说”,

文档评论(0)

zhanghaoyu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