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策略探究.docx

初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策略探究.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初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

?

摘要:近年来,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界的热题,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也受到社会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核心素养是一种能够满足学生未来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强调培养学生的个人修养、家国情怀和社会关爱,也更加突出学生自主发展、参与团队合作和创新实践意识的提高。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贯彻核心素养的理念,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文章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实践,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对初中历史新型课堂构建的问题加以阐述,以期对一线的历史教师有所启发、有所借鉴,共同探讨优化初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历史是国家、民族发展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学科,既要传授基础的历史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思辨能力,形成情感的共鸣,实现“以史为鉴”。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改变重知识、轻能力的做法,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增强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虽然新课改推进了20年,但是,应试教育仍然根深蒂固,教学模式单一、内容局限于教材、不能与生活相联系,降低學生自主学习能力,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对于历史的价值、“以史为鉴”的意义都没体现出来,制约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鉴于此,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应注重课堂的优化,方法的创新,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探讨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之路。

一、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的突飞猛进,课堂设施不断更新,让教学内容丰富起来,方法方式也多样化,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记忆,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也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因此,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模式,增加学生互动的机会,强化他们学习历史的意义的认识,把学生从知识的仓储中解放出来,促进学生会学、乐学、想学的飞跃。

如七年级上册第三课《远古的传说》的教学时,内容多且杂,“灌输式”教学会让学生枯燥乏味,也囫囵吞枣。笔者从新型的课堂观的构建入手,从核心素养的培养角度对课堂教学创新、优化。课前,笔者在精心研究教材、分析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一些与教学相关、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学习主动性的材料,鼓励学生借助于丰富的资源,也查询相关的史料和素材,课堂上通过视频的播放、图片的呈现、史料的分析、故事的分享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信息获取、比较、整理、合作探究,引导学生从盘古开天、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故事来讲述中国,思考和认识传说与史实的区别;认识祖先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所做的贡献、炎帝和皇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体验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学习大禹治水的创新和奉献精神,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核心素养的渗透润物无声。

再如,在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相关内容的教学时,内容涉及张骞两次前往西域的意义,如果教师仅仅用“告知”的方式,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而课前收集历史中西域相关的还原图片,将张骞出使西域的相关视频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体会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情境创设的同时,教师不断提出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增加了课堂的互动,也通过探究,明确历史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从而强化学好历史的认识,产生乐学、想学的欲望。

二、结合知识梳理,帮助学生树立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历史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之一。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能力。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时空意识,可以通过历史纪年、历史顺序、阶段特征等的呈现方式而实现,结合知识的梳理而实现。为此,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历史发生的主线,将事件的背景以及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有机“串”起来,形成知识系统和脉络,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利于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和结构,发展核心素养,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帮助学生树立时空观,可以在教学时运用绘制历史时间轴而实现。通过绘制历史时间轴,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历史时间概念。如在《秦统一中国》的教学时,该事件中几个时间,让学生产生质疑:公元前230年,秦发动统一六国的战争,公元前221年灭了六国,完成统一的大业。在这些知识点的教学时,多数学生纷纷提问“为什么公元前230年开始发起战争,公元前221年才完成大业?”“我认为是编者弄错了,应该是公元前221年发起战争,公元前230年完成统一大业。”显然,学生之所以产生这样那样的疑问,主要原因是将公元前和公元后相混淆,以现在的纪年方式植入到公元前的纪年里而产生的误区。解决这个问题,要绘制时

文档评论(0)

胡珍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90后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