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九年一贯课程改革特色分析与借鉴.docx

台湾九年一贯课程改革特色分析与借鉴.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台湾九年一贯课程改革特色分析与借鉴

?

?

周小凯

摘要:全球性课程改革趋势使特定地区的课程改革研究有重要意义,台湾课程研究渐成为现时代华人地区研究热点,“台湾九年一贯课程”是研究台湾课程改革的理想切入点。本文主要对台湾九年一贯课程改革的主要特色为核心进行分析总结,以此深化对台湾九年一贯课程改革的理解,以为大陆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九年一贯课程;九年一贯课程内涵;九年一贯课程特色

一、九年一贯课程改革的背景

课程研究典范的时代转移催生台湾九年一贯课程。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理论界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为批判模式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许多发达国家针对分科课程的缺点提出合并相邻学科的方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发达国家更加强调增强课程的总体设计,使课程更加综合化。课程研究范式从重视外在目标的设定转向课程理解到多学科维度、多学科领域相结合的课程研究视野。

台湾“教育部”在分析九年一贯课程配套措施时提到:“在二十一世纪的社会中,社会变迁将朝向民主化、自由化、国际化、资讯化、科技化、多元化及终身学习的社会。教育改革亦朝向教育多元化、教育人本化、教育民主化、教育科技化、教育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且教育内涵的发展趋势亦是:从‘地方社群走向‘世界社区;从‘社会凝聚走向‘民主参与;从‘经济发展走向‘个人发展。因此在社会变迁、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的内涵中课程发展有下列趋势:1.课程权的移转:从国家集体意识到国民个人发展;2.课程发展重视教育权的维护;3.本土化融合国际观:教育本土化与台湾社会本土意识是当前主流意识,无论政治、社会、经济、文化都伴随充斥着本土意识;4.从卓越的精英教育到平等的全民教育观;5.从主流中心意识到多元文化尊重;6.科技与人文的融合与实践。可以说台湾九年一贯课程因应了转型的课程典范而设计。

二、九年一贯课程改革的脉络

政府迫于民间压力推动九年一贯课程。台湾自1968年开始实施九年国民教育,国民小学和国民中学采取六三分段,当时在制订课程时已经提到力求国民小学和国民中学的课程的连贯性,但国小和国中的课程仍分开订定。1996年12月公布《教育改革总咨议报告书》,以教育松绑、带好每位学生、畅通升学管道、提升教育品质及建立终身学习为五大诉求,其中一项建议就是改革中小学课程。1997年4月成立专案小组进行课程规划。1998年9月底公布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纲要总纲。1999年9月指定国民小学试办。2000年9月公布九年一贯课程暂行纲要,2001年9月一年级正式实施。2000年12月之后进入急速变化期,一二四七方案以赶鸭子上架方式,让近一半的学生在同年内接受九年一贯课程,从课程改革的时程也看出了改革的迫切性。

三、九年一贯课程改革的内涵

鉴于台湾行政院《教育改革总咨议报告》中指出:“由于中小学课程大抵上偏重知识的灌输,教师与学生缺乏课程选择的自主权,在科目林立、知识零碎下,造成学习的障碍与适应的困难,九年一贯课程可以‘开放、‘一贯与‘统整三大走向加以诠释。‘开放意味着教育诸多政策的松绑,如课程规范的松绑、教科书开放民间编辑、发展学校本位课程、开放20%的弹性时间,等,可使教育与课程走向多元化;‘一贯强调中小学课程的衔接,破除独立运作的课程发展模式,建立以基本能力为主的课程架构;‘统整则以“七大学习领域”整合过去的过度分科,并融入社会新兴议题,注重各领域间的联系与整合,促进教育工作者团队合作,增加协同教学群对话的机会和可能性,并以多元化评量促使评量、教学、课程三体合一历程成为整体而连贯的学习过程”

四、九年一贯课程改革的特色分析

(一)学校本位与教学专业自主权。

九年一贯课程重视学校本位课程发展,台湾九年一贯课程以“民主、开放、松绑与授权”为理念,意图去除中央集权主义,尊重地区差异,落实教师专业自主权。在课程管理上强调专业和自主,强调学校是课程推进的具体单位,学校成立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下设学习领域课程小组,纳入学校行政人员、教师、家长、社区人士等。在学校本位课程的设计方面,倡导留下“空白”课程由教师自编,赋予学校和教师因地制宜决定课程的弹性空间。

2003年台湾《远见杂志》的教改大调查顯示,有57.8%的教师认为课程设计太复杂,政策紊乱,让其无所适从。在学校本位课程的设计方面,在未考虑教师课程设计能力培养及教学时数负担下,学校本位课程容易变成乡土特色课程,也不一定具备严谨的课程设计架构与流程,教师也容易偏向于选择审定本教科书,因此,下放学校课程设计权力并不等同实质专业自主权的发挥。

(二)松绑和多元趋向

欧用生在他的《课程改革》中提到:“以往台湾的‘课程标准内容详细繁琐,九年一贯课程改为‘课程纲要,仅就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的概念构架,以及基本能力表现水准等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55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