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应用与维护.docxVIP

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应用与维护.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应用与维护

?

?

傅彩红

【摘要】目的探讨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和维护经验。方法对3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留置PICC并进行有效地维护,对留置结果和并发症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PICC留置时间为6~69d,平均(26±8.2)d,46.88%完成输液计划,主要并发症为:机械性静脉炎,静脉渗出,导管堵塞。结论PICC为极低出生体重儿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静脉通路,减少对患儿的疼痛刺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PICC;极低出生体重儿;维护

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胎龄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2007年7月至2008年9月收入院NICU的低出生体重儿。共开展PICC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胎龄25~34周,出生体质量710~1500g,其中体质量

1.2材料美国BD公司生产的1.9Fr的PICC导管。

1.3方法

1.3.1PICC穿刺前准备穿刺静脉首选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入锁骨下静脉至上腔静脉,或下肢大隐静脉入腹主静脉至下腔静脉。将患儿置于远红外辐射抢救台上,取仰卧位,予心电监护。穿刺侧上肢与身体呈90°,测量进管长度,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到右胸锁关节外加0.5~1cm。以穿刺点为中心,上至肩部、腋窝,下到手腕、手指,用75%酒精、2%碘酊消毒各3次。取无菌巾垫在患儿手臂下,铺无菌洞巾,更换无菌手套,修剪导管长度,生理盐水预冲导管、肝素帽,修剪小块纱布(1×1cm),用于穿刺点上方压迫止血。

1.3.2PICC穿刺再用2%碘酊、75%酒精消毒穿刺侧肢体,待干,扎止血带或助手按压欲穿刺静脉上端,穿刺所选静脉。由于VLBW静脉非常表浅、易破,进针时可尽量贴近皮肤,压低角度直刺静脉,见回血后再平行送入0.2~0.5cm,撤针芯,送入导入鞘,松止血带,穿刺者左手食指按压导入鞘上端静脉处,以防出血,用镊子将导管通过导入鞘缓慢送入静脉,当导管位置到达肩部时,助手将患儿头转向穿刺侧,下颌贴近锁骨,送入导管至所需长度后,退出导入鞘并撕裂,按压穿刺点止血3~15min,见无继续出血后,清洁穿刺点周围皮肤,用1×1cm纱布块压于穿刺点上方,无菌胶布覆盖圆盘,外露导管呈“S”型,用3M透明敷料固定,接肝素帽后用稀释肝素液正压封管。待X线摄片,定位准确后方可输液。

1.3.3PICC置管后护理置管后第一个24h更换敷贴一次,若出血量多可加压止血,以后每周更换敷贴一次,平时敷贴松动、污染、渗血多时随时更换。每次更换敷贴时要严格无菌操作,撕敷贴时从下往上撕开,避免将导管带出,影响导管尖端位置,穿刺点周围皮肤及导管外露部分用2%碘酊、75%酒精消毒,移动更换圆盘位置,避免局部压迫过久。肝素帽每3d更换一次,发现有血液回流时及时更换。1.9Fr导管避免采血、输血,建议24h维持输液,输液速度2ml/h,常规用5U/ml肝素液脉冲式冲管12h一次,输注脂肪乳时每6h冲管一次,外出检查或停止输液时予正压封管。定期检查穿刺侧肢体,若穿刺点上方出现条索状发红,可给予持续湿热敷,用喜疗妥软膏外用,3次/d,同时抬高肢体,可暂停PICC通路输液,予正压封管,一般1~3d后能好转,若穿刺肢体比对侧肢体粗大于0.5cm或连续7d不改善,给予拔管,拔管后剪去导管顶端1~2cm送细菌培养。

2结果

2.1导管留置时间的结果最短留置时间6d,最长69d,平均(26±8.2)d.

2.2X线定位置入上腔静脉21例,位于右心房5例(将导管退出1~2cm后复查X线确定在上腔静脉内),位于锁骨下静脉3例,位于下腔静脉3例。

2.3并发症的发生率32例患儿中,早期(7d内)发生机械性静脉炎7例,占21.88%,给予持续湿热敷,喜疗妥软膏外涂后,其中6例好转、1例症状不能改善拔管(导管培养为阴性)。静脉渗出6例,占18.75%(其中2例定位在锁骨下静脉,占66.67%;4例定位在上腔静脉,占15.38%)。导管堵塞9例,其中5例经尿激酶溶栓后再通,4例未通拔管,占15.63%。32例患儿中23例拔管后进行了导管尖端培养,结果全部为阴性。

2.4按计划拔管例数因患儿死亡、家长放弃治疗、出现置管并发症拔管17例,治疗结束按计划拔管15例,占46.88%。

3讨论

3.1PICC置管是VLBW静脉输液的适宜方法VLBW多住院时间长,输静脉营养液等高渗及刺激性药物及液体的机会多,反复穿刺可对患儿周围静脉造成损伤,直至难以找到可供穿刺的血管,而长期反复的疼痛刺激又可造成患儿神经行为的发育异常。PICC置管操作简单,成功率高,保留时间长,感染率低,不限制输入液体的渗透压,且可选择的外周静脉多,具备较熟练的静脉穿刺技术且经过

文档评论(0)

151****048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