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4高考语文I卷II卷甲卷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试题解析
汇编
2024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命题特点分析
一、教考衔接加强,回归教材
强化教考衔接,不仅在考查内容层面与课程标准、统编教材紧密衔接,更在能力、素养
层面深度契合,引导一线依标教学,用好教材,夯实学生知识基础,提高学生能力素养。
“回归教材”的表现,即体现统编语文教材和试卷的关系,试卷中至少有10处左右和教材
显性或隐性的对应关联,可以看到教材的因素。①显性的,如文言文第11题,与教材中
《老子》《孔雀东南飞》《爱莲说》《项脊轩志》相联系。②隐性的,如古代诗歌阅读
中,选的是宋代刘克庄的《宿千岁庵听泉》,是古诗中描写声音的佳作,不仅能够考查考
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文化理解能力,从“兰亭帖”“湍流”等词中也能看到试题与教材的勾
连--考查学生能否由试题给出的诗句联想到《兰亭集序》,联想到《琵琶行》。这样的试题
设计能够引导一线重视语文课文,打破刷题的怪圈,促使老师真正重视手头的教材使用,
而不是去猜题押题刷题。
☞这就要求学生一定要重视教材本身的研读掌握,语文教材是学习与备考的第一基础。
学习与备考首先不能背离课程标准与统编教材,要学会深挖教材。
二、跨学科素材与强烈的语文学科特色
毫无疑问,这些年来高考语文在阅读理解命题方面,阅读材料体现出跨学科的综合性,
这也将是以后命题仍贯彻的基本特点。新课标Ⅰ卷信息类文本阅读“论持久战”相关材料属于
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作文题与科技有关。这是中学教育对学生广泛的、跨学科阅读要求
的体现。但,万变不离其宗,素材本身只是命题思路与学科考察能力的载体,语文考试根
本上还是服从和服务于语文学科能力的,即试卷考点设计、学生答题运用的能力依然是语
文学科的,是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能力范畴。
强调文本细读,学生需要对文本信息进行准确筛选和把握,提升了阅读的精准性要求,
这要求学生在学习了和备考训练中,要克服当下碎片化阅读和粗略阅读的习惯。语言文字
运用试题的命制方式灵活多样,强化了知识运用的考查,落实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核心素养
的要求。其中涉及“长句与断句”“语病”“修辞”“成语运用”“多义词”,等等。题目很新颖,富于
探究性,如新课标Ⅰ卷第22题,提到汉语中很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恢复疲劳”,这种说
法似乎不合逻辑,但又是一个常见的表达。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说法,比如说打扫
卫生。怎么理解这种语言现象,需要学生进行探究。语文学习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认识语言
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命题在打破题型界限上做了很多探索。如,①信息类文本阅读第4题体现了与语用
题的融合,要求学生分析毛泽东《论持久战》中使用的设问句和反问句的论证效果。②语
言文字运用题采用的是“一拖五”的模式,随文设题,因文命题。③试题开放性度非常高,如
第5、9、17、22题等,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破除答案唯一性,破除思维固化,有极好的作
用,可以体现学生的个性特点。
三、强调思辨能力、学习能力的考查
近年来高考命题一直都在坚持突出对学生思辨能力、学习能力的考查。①试题强调学生
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新课标I卷作文“答案和问题”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张力的话题,互
联网和人工智能在给我们带来各种机会、解决了很多问题的同时,也带来很多新问题。人
工智能发展的临界点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等问题,都很有意思。这对学生的思维能
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②强化对学习能力的考查。语文不只考文学,还要考学生是不是
能读懂、会表达。语文不是文学,这是需要明确的,考生们在未来职业是多元的,科学
家、工程师、医生等,文学家少之又少。语言文字最重要的是表达,不是文学艺术,前面
提到的多学科跨学科素材的使用,就是这一要求的体现。
一、现代文阅读
1.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节选自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论持久战》所蕴含的战略思维、所昭
示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跨越时空的意义与价值。选文部分文字扼要,层层深入,论
辩犀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过《论持久战》,并以之为例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
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要善于进行战略思维,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
第4题考查了设问和反问在文中的论证效果。设问句和反问句都是无疑而问,是为了
达到特定的表达效果采取的修辞方式,是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重要部分。本题在信息类
阅读中考查这两种修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航空运输地理单元四中国航空区划描述.ppt
- 喉肿瘤的护理措施.pptx VIP
- 第10课《往事依依》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pptx VIP
- 职业技术学院处室工作人员学年考核细则.doc
- 基于plc的自动售货机系统设计—学士学位论文.doc VIP
- 知道网课跨文化沟通心理学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3.docx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我们的大脑》教学设计.docx
- 众泰-T600-产品使用说明书-T600 2.0T 豪华型DCT-JNJ6460QT-T600车系使用手册20131201.pdf
- RTO 操作规程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