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对公信贷业务信用风险对策研究.docx

商业银行对公信贷业务信用风险对策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商业银行对公信贷业务信用风险对策研究

?

?

沈怡林

[摘要]商业银行在当前实体经济去杠杆、产业结构调整、国内经济增速趋缓的态势下,经营风险加速暴露,且表现最为特殊、风险程度最高的就是信用风险。因而提高商业银行对公信贷业务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对自身生存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稳定性作用,也可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在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当前存在的信用风险问题和成因的基础上,提出风险防范的建议。商业银行应该优化授信投向,强化信贷业务全流程管控;强化风险控制能力,实行有效的动态分类管理;提升基础管理,强化风险管控作用;夯实层级监管,促进信贷业务风控水平有效提升;传承信贷风险文化,提高信贷人员职业素养。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信用风险

[]F830[]A[]1009-6043(2017)09-0157-02

目前我国已进入“十三五”建设的重要发展时期。随着“十三五”以来“三去一降”的宏观调控,经济增速减慢、经济结构调整,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担保圈、担保链风险蔓延,引发企业债务违约,使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控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对公信贷业务信用风险事件频发,不良资产不断暴露以及不良贷款反弹压力日益加大,这些都已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商业银行对公信贷业务信用风险的表现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中信贷业务仍占主导地位,且商业银行的贷款集中度很高,致使信用风险过于集中[1]。巴塞尔协议III中提及的三大风险中的信用风险占比高达90%的现状,说明了部分金融机构在加强对客户的竞争和管理的目标战略中以及在借款企业群与银行同业之间的竞争成为一种独特博弈的活动中,商业银行对借款企业资源竞争及管理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信用风险管理。归纳商业银行对公信贷信用风险管理现状,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选择对公客户存在一定偏差,缺少相关应对措施

受多方因素影响,商业银行在应对对公客户选择上常出现的问题有:一是部分基层机构为实现目标任务而采取逆向选择能够完成考核指标的客户,致使客户准入标准降低,为风险隐患埋下伏笔;二是对新常态下客户风险特征研究不够,对风险迁徙规律总结掌握不透,风险预警、预控敏感性不强,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2];特别是对客户退出策略研究力度不到位,应对退出行业的客户缺少相应的办法和经验。

(二)内控管理不当,增加信用风险等级程度

一是信贷人员对管控风险的核心要义把握不当。日常实践中,信贷经营管理人员的配备往往与资产质量形式要求不匹配、不適应。或者片面地、过多地注重于形式上的合规与否,没有真正把控信用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或者因个别客户经理责任意识欠缺,贷前调查信息掌握不真实,导致管理粗放、风险把控不严等有章不循的现象发生,甚至有因微小、低级错误导致重大影响的问题出现。

二是有的商业银行实施机构扁平化管理。人员调整幅度增大出现了基层机构从事信贷工作的人员新,缺乏社会经验和业务经验,在工作中很难处理问题较为复杂的信贷业务[3]。由于基层单位“以老带新”缺少机制性安排,合规观念和业务技能传承不到位;加上个别管理人员对规章制度和监管政策学习不深、掌握不透、传导不力,业务操作缺乏正确指引,这种因体制机制存在问题导致对公信贷不良率显著回升,虽属个别现象,但引发的信用风险难以在短时间内扭转纠正。

(三)对公信贷业务跟踪预警及监管不够到位

贷后阶段相关管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商业银行的部分分支机构对信贷资产观察名单的工具认识不足、运用不够,对公风险客户跟踪预警管理不到位。有的分支机构预警跟踪覆盖率不足50%;还有的分支机构对信贷管理信息系统提示预警事项核实处置不够及时。二是不排除各层级管理贷后检查流于形式,存在对信贷资金流向监管不到位、押品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二、商业银行对公信贷业务信用风险的成因

(一)去产能行业和区域行为不规范是不良率攀升的重要因素

1.受去产能政策影响的相关行业信用风险较为突出

近年来,东北一些资源型区域的商业银行对大客户的依赖程度很高。特别是从事煤炭开采、石油加工、有色金属冶炼等资金密集型传统行业的客户占比较大,导致受宏观调控政策影响的产业链及项目的信用风险尤为突出。因受去产能大型客户不良率的影响,部分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率高于全国同业平均水平已成不争的事实。

2.外在不规范行为影响商业银行客观管控能力的有效发挥

一是有些新增项目地方政府行政审批权限不透明、程序不规范、行政许可边界相对模糊,商业银行很难判断或质疑政府行为的行政效力;二是受经济形势、地域、所在行业以及同业竞争的影响,一些强势客户和已暴露风险的客户主动配合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的意愿不强,造成商业银行合规管理阻力较大。由此所见,外在不确定因素对商业银行而言,防控其负面影响带来的不良率攀升问题也应值得高度重视。

文档评论(0)

189****4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