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阶级形成研究综述.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工人阶级形成研究综述

?

?

李洪君

[摘要]工人阶级形成的社会学研究领域,存在着经济中心主义、文化研究、社会保护、政治体制、社会运动等几种分析范式。近年来,随着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工人研究中出现“返回生产”、“返回马克思”的经济中心主义思潮。社会保护范式是随着社会主义国家改革而出现的,且在共产主义文明社会中尤具解释力。文化主义范式是大众文化研究范式在工人群体研究中的延伸,在文化工业全球化的趋势中,群体的亚文化认同将是工人阶级形成的重要尺度。政治体制及社会运动范式则分别从政治体制变革、社会体制对社会运动的涵化角度对前几种范式构成有益补充。

[关键词]工人阶级形成;政治社会学;范式

[]C3

[]A

[]1672-2426(2009)06-0056-03

目前,在工人阶级形成的政治社会学研究中,存在如下几种研究范式。

一、经济中心主义范式

社会学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缺乏生产资料的工人阶级,在经济领域被剥削,在政治领域成为无政治者,在社会生活领域成为被异化者,渐渐形成有关自身群体的集体意识,并组建团体,为权利而斗争,在斗争中成熟,(革命的)工人阶级由此生成。这是一种辩证式的阶段论:由社会存在到社会意识再到社会行动,由自在到自为。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文中,提出阶段论的践行之路,并着眼于世界上第一次社会化大生产的生产活动及其相关现象,深入考察女工、童工、罢工、工会、工人运动、失业、教育、就业与付酬上的种族歧视等问题,奠定了工人阶级形成研究的经典(经济中心)路线。20世纪初,哈蒙德夫妇的“劳工三部曲”(《乡村工人》、《城市工人》和《技术工人》)仍认为,技术发明造成剥削,剥削引起反抗。不过,战后,“工人阶级”的外延与马克思时代已大相径庭。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工人阶级构成的变化(白领增加)、福利国家的形成。经济中心主义思路受到各种质疑。

但仍有许多学者(如布洛维)在坚守“生产中心论”:正是产业工人在创造着世界上的大多数价值;持续的工厂体制是催生工人的最重要的场所。尽管欧美国家由于“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工人阶级正从政治舞台隐退。这并不等同于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消失,它正表现为产业工人阶级的国际重组: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渐行渐远的产业工人阶级,正在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后者(尤其是中国)成为全球产业工人阶级的复兴基地。

这种“生产中心论”影响了中国学者。有学者(如沈原)主张,当下农民工的工人属性,正来自于他们劳动所在的各个“工厂”。一些社会学者所注重的农民工流动特征、社会支持网络、求职过程中的强/弱关系、城市适应等,都是生活领域内的枝节细故。是生产领域(工作)让农民工变成了产业工人,而不是其他,因此,他呼吁,应回到“以生产为中心”,借鉴布洛维的“工厂政体”,通过考察工厂内的制度与行动。来理解工人阶级的形成。中国工人阶级之形成,面临着一个新二元社会结构中的双重局面:一方面,在一些小型或是某些民营企业,工人的劳动场所还处于国家监管不力的阶段,劳动力对资本严重依赖,没有谈判权,工厂对劳动者采取强迫式控制方式组织生产,形成了初级阶段式的工人阶级;另一方面,在大型或某些国有企业,国家能够以立法形式干预工厂的劳动过程与组织,使得“工厂政体”不得不由强迫型控制转向“共识型”生产(即通过与工人达成共识来确保生产的维持)。由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研究领域内的深远影响,这种经济中心主义思路自觉不自觉地成为社会科学者观察工人形成的主要视角。其他的视角。多是对经济中心思路的补充,而不是对它的反动。

二、文化研究范式

不满于马克思的“经济决定论”,西方马克思主义阵营的葛兰西认为,政治统治不限于经济领域,统治者还需在文化阵地上占有统治地位(领导权,亦译霸权),这就需要国家政权在市民社会层面上具备有效的强制力与渗透力,促使社会成员形成特定的认同(政权希望及认可)。这种认同不限于政治场域,还包括经济及日常生活领域。与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道。这种文化维度受到社会学者的广泛注意。如阿尔都塞提醒读者区别青年及老年马克思,强化马克思主义中的人道及文化色彩,并提出包容了意识形态的“大国家”概念。法兰克福学派提出“启蒙的辩证法”、文化工业、单向度的人、大拒绝等概念,声称,知识已经成为压制人们意识与创造力的因素,流水线上走下来的文化商品将社会成员的思想简单化(阿多诺语),造就了资本主义社会里只有唯唯诺诺、没有反思能力的“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语),号召人们不但拒绝资产阶级政治体制,还要对资本主义文化保持必要的警醒,因为,资本主义体制下的大众文化在创造着工人阶级。

大众文化是由文化工业催生的以同质化、表面化为主要特征的文化类型,是工业社会的特产。大众文化研究由多学科松散组成,关注经济、政治、社会诸层面的文化生产、分配、消费现象。当它将目光转移到劳动

文档评论(0)

151****18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