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贫困新生心理健康问题诱因及干预研究.docx

大学贫困新生心理健康问题诱因及干预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大学贫困新生心理健康问题诱因及干预研究

?

?

【摘要】本文论述大学贫困新生中存在自卑感和失落感强,遇事容易拘谨、敏感、自尊心强,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从外部诱因、家庭因素、内部诱因等方面分析大学贫困新生心理问题的诱因,提出完善经济救助政策、给予多种形式的心理疏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各方共同协作的预警机制等措施,有效干预大学贫困新生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大学贫困新生心理健康问题诱因干预

GA

0450-9889(2018)02C-0123-03

大学贫困新生刚迈入大学校门,从一个熟悉的环境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去生活和学习,受社会、家庭、文化冲击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暴露出各种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不利于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未来也会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大学贫困新生的心理问题已成为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一项系统工程。

一、大学贫困新生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考上大学是他们改变贫困现状、追求更高层次生活的阶梯,他们肩负的是改变家庭命运的重责,因此,在心理上他们承受了比他人更大的压力,更容易焦虑、紧张,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一)自卑感和失落感强。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人类都有自卑感,以及对自卑感的克服与超越。自卑人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大一贫困生迈入大学校门后,看到了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差异,在生活上更容易产生自卑感,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中的一员,与物质生活富裕的学生相比,生活上会显得特别的节省。同时,由于经济方面的不足,以及为了考取更好的成绩,他们比他人更加专注于课本知识,使得涉猎的课外书籍不够多,造成知识面的狭窄,学习上经常会发现不如他人,这在刚进入大学后体现得尤为明显,导致不愿意表现自己,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从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和失落感。自卑其实并不可怕,从不同的角度上去看待,自卑能成为推动贫困大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二)遇事容易拘谨、敏感、自尊心强。大学生正处风华正茂的年纪,但因贫困大学生从小受到成长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在为人处世方面显得比较拘谨,甚至在不了解内情的人看来是不给面子、小气。比如,家庭经济条件不够理想的学生与同学一起聚餐,经常会不好意思地推却,这其中更多考虑了经济方面的因素。另外,在与他人交往聊天中,显得比较胆怯、敏感,自尊心强,因为内心担心成为他人谈论甚至嘲笑的对象,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同学的关系越来越远。

(三)自我封闭,交际圈窄。对于家庭贫困的大一新生来说,在其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有过被他人嘲笑的经历,这样的经历使得他们的自卑感更加强烈。因为害怕再次被他人嘲笑,他们更加愿意将自己封闭起来,在组织的一些班级活动或者团体活动时,往往会找各种理由和借口推脱,不愿意参与其中,丧失与他人交往的机会,久而久之,家庭贫困的学生的交际圈越来越小,进而影响他们未来的成长。

二、大学贫困新生心理问题的诱因分析

(一)外部诱因。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社会环境的因素。马克思说:“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足见,人的生存环境可以影响到他的性格以及未来的发展。大学贫困生一般生长在贫困落后地区,当地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较为匮乏。而大学往往处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地区,大学贫困生迈入大学校门后,就会受到发达地区的社会价值观、文化思想的强烈冲击,这些冲击加剧了贫困大学新生的心理困惑。而我国慈善事业、资助机制的不完善使得大学贫困新生在面对社会的好心帮助时,会有一种接受施舍的感觉,这挫败了他们的自尊,加重了他们的自卑感。

2.中学时代的心理教育不受重视。我国的传统教育观念较浓,经济落后偏远地区的中学更是如此,各中学在升学压力下,仅重视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而除学习外的其他素质教育被严重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便是其中之一。心理辅导机制、心理教育体系不健全、造成拥有资质的心理辅导导师匮乏,现有的老师对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认识不足,导致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不能接受专业并具有针对性的辅导。

(二)家庭方面的因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港湾,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氛围、父母婚姻的和谐程度、经济条件、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等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子女的身心成长。从当前家庭贫困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贫困家庭的父母为了生计长期外出务工,无法过多地关注子女的身心成长。相对而言,家庭困难学生的父母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所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缺乏科学的教育与引导,当小孩遇到挫折或者困难时,往往就用简单粗暴的教养方式,这无疑加深了孩子的心理阴影。

(三)内部诱因。具体如下:

1.綜合素质差。综合素质差主要表现在环境适应能力欠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较差、人际关系适应不良、学习方法不当以及自律性较差等方面。多数家庭贫困但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9****42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