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
“90后”大一新生适应性及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
?
?
?
?
??
?
?
?
于少萍陶文静
作者简介:于少萍(1985-),女,河北宁晋人,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2007级硕士研究生,学校心理教育方向。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90后”大一新生心理适应能力及心理健康状况,为更好地开展“90后”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理适应能力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四川大学和四川师范大学2009级800名新生进行调查。结果①有54.9%的学生心理适应能力较差,仅有3.3%的学生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②“90后”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低于全国青年常模,除躯体化和敌对因子外,其它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常模(P0.05);③不同心理适应能力的“90后”大一新生在SCL-90各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性别比较时,只在恐怖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90后”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学校应结合“90后”学生的特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90后”大一新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及心理健康水平。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适应能力调查研究“90后”大一新生
“90后”指代的是整个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90后”大学生相较于以往的大学生有着突出的心理特征、独立的个性、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个性张扬而又善于表现自我,享乐意识与权利意识显著增强,更勇于接受挑战,人际关系也不同以往具有网络化的特征。本研究对2009级新人校的第二批踏人大学校园的800名“90后”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入校后的心理适应能力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及适应能力,为学校更好的开展“90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1.对t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四川大学和四川师范大学2009级大一新生中90年以后出生的同学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800份,收回有效问卷734份,有效率为91.8%。其中男生293人,女生441人;文科233人、理科281人、工科220人。
1.2研究工具
采用心理适应能力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
1.2.1心理适应能力问卷
问卷共20题,具有较高的信效度。题号为单数的题目评分标准为:A记1分,B2分,C记3分,D记4分,E记5分。题号为双数的题目评分标准为:A记5分,B记4分,C记3分,D记2分,E记1分。总分20~35分心理适应能力很差,36~51分较差,52~68分一般,69~84分为较强,85~100万则很强。然后把很强和较强作为较好组,一般者为中等组,较差和很差者为较差组。
1.2.2症状自评量表(SCL-90)
本量表在国内外广泛应用,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包含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9个因子,分为5个等级(1=无,2=轻度,3=中度,4=相当重,5=严重),主要统计指标通过该量表的9个症状量表分来了解症状分布特点。
1.3方法
采用班级集体施测的方式。在被试填写问卷之前,由主试告知目的,讲解填写方法,问卷回收后剔除无效问卷。采用spss16.0forwindow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主要统计检验方法:检验,方差分析。
2.研究结果
2.1“90后”大一新生心理适应能力的基本情况
“90后”大一新生心理适应能力的总均分为73.60±12.72。由表1可以看出,心理适应能力较好的有24人,占总人数的3.3%;心理适应能力中等的有307,占总人数的41.8%;心理适应能力较差的有403人,占总人数的54.9%。
由表2可以看出,“90后”男女大一新生在心理适应能力方面男生的心理适应能力要略微好于女生,但不存在显著差异。
2.3不同专业的“90后”大一新生心理适应能力的差异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不同专业的“90后”大一新生在心理适应能力方面文科生的心理适应能力要略微好于理科和工科生,理科生的心理适应能力略微好于工科生,但差异不显著。
2.4“90后”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本情况
由表4可以看出,“90后”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总均分为1.55±0.41,总分大于等于200的有57人,占总人数的7.8%。将本次调查的结果和全国常模比较,发现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7个因子及总分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常模(P0.001),在敌对因子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P0.05),且只有躯体化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常模(P0.001)。表明“90后”大一新生存在较为明显的心理问题。
2.5“90后”男女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分析
由表5可以看出,男女90后大一新生只在恐怖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他各因子上的得分不存在性别差异(P0.05)。说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