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心理的理论和研究综述.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临终心理的理论和研究综述

?

?

?

?

?

??

?

?

?

杨越阎兰

摘要:死亡是人生生老病死必经的最后历程,对临终病人心理的研究,临终护理的探索有重大意义,本文从临终病人的心理及其发展状况,以及临终心理的调适等角度出发,对国内外的临终心理研究进行回顾,并对其中的理论和研究结果做出总结性分析,并对今后研究需要注意的方向加以讨论

关键词:临终临终心理发展临终心理调适

1.临终的定义

国内外对临终的界定有基本共识:临终是个体处于疾病晚期状态中生命活动发生不可逆转的消亡直至死亡的一段过渡阶段或过程。不可逆是其主要特征,也可说是不可治愈或无法治疗。临终是一个距离最终实现的预见性死亡很近的时间段。具体的接近死亡的数量化时间标准依医疗技术水平、文化、种族、国别、宗教等因素而不同。事实上,临终是死亡过程最后的阶段,是最接近死亡事实的时间段。

库伯勒·罗斯将生活中的死亡过程分为四大种类型:寿终正寝,指一个人随其自身生理结构和功能的损耗衰竭而自然消亡,这样的死亡过程是极少见到的;由于身体老化,抵抗能力下降,导致疾病入侵,破坏了正常的生理结构和功能而逐渐死亡,这样的死亡过程是现代社会最常见到的。在现代社会的养老院福利院中的死亡即是这样的一个普遍过程;由于患有对生命有重大威胁和无法治愈的严重疾病,如恶性肿瘤、AIDS等疾病,导致生命在数月数日之内死亡,这样的死亡过程在现代生活中也占很大的比例;由于意外伤害或事件导致的猝死,这样的死亡过程在日常生活中占很小的比例[1]。从上面看,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临终”主要指第二、三类的死亡过程。现代关于“临终”的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三类上。结合国内外科学研究的对“临终”的界定,本文将“临终”具体定义为:处于疾病晚期并被预计存活期为10个月以内的个体从在临床上被确诊的那一刻,直至最终死亡的生命过程和阶段。由此而界定的临终心理,则是指临终者在临终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等心理活动。

2.关于临终病人得知病情后的研究

由于大多数临终者是由于患了疾病才导致濒死和死亡,所以他们对于自己所患疾病病情是否察觉和了解,就会成为对他们自己心理状态影响的极为重要的因素。综合有关国外研究,临终病人对自己病情认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封闭性认知。医护人员、家属知道病人即将死亡的事实,但不告诉病人,病人不知道而处于封闭性认知状态中。封闭性认知的本质是向临终病人隐瞒病情的严重性,影响临终病人与家属间之坦诚沟通。(2)怀疑性认知。病人开始怀疑自己身染重病,但不能肯定,而医护人员和家属仍[来自www.lw5U.coM]然保持缄默。病人这时内心痛苦,情绪不稳,焦虑不安。(3)伪装性认知。病人己知自己的真实病情,家属等也知道实情,并知道病人知道,但两者都共同回避死亡临近的事实。此时病人独自面对死亡,孤独感十分强烈。(4)公开性认知。病人、家属及医护人员都已知道,且相互坦诚,这有利于相互分享自己感受及彼此的支持。由于文化背景、病人的经历、心理接受程度、病情等存在差异,因此研究者在与病人,家属们分享病情话题上存在许多不同的研究。坦诚的告知病情往往是病人、家属及医师之间沟通最感困难的工作,在一些国家,例如美国,医师未对病患本人做病情的告知往往会带来诉讼问题。近年来,因欧美人士强调自主权,及医疗界规避诉讼等问题,一般都主张对病情做清楚、诚实的告知。

Yokomichi和Aoshima在其2007年的一项研究中指出,在美国,医师对癌症病人揭露病情的态度常将焦点置于病人的自主权上,在北欧及西欧医师也主张告知.但在亚洲及拉丁国家对提供整个病情的事,则存在着一些抗拒,而且癌症病人希望被告知诊断结果者有逐年增加趋势。在有关由谁告知病人病情方面,在医学伦理及法律上,告知病情是主治医师的责任,但在临床上,因告知涉及到时机的问题,所以也可以由与病人有良好信任关系者告知,关系深浅会对病人造成不同的反应。

陈敏俊等在其报告中指出,有经验的医师会在癌症诊断确立以后,会尽快安排一个适当的时机,以诚恳、关心的态度,用心体会病人及家属的接受和了解程度,医师依情况需要,随即调整初次癌症病情讨论量的多少,循序渐进、分次完成是癌症病情之披露重点。而且,在病情揭露时必须考虑到病人的偏好、心理支持、年龄、社会地位和家属的同意【3】。在Loge和Hytten对497位挪威癌症病人的研究中发现,病人较满意的诊断告知方式为,医生在告知时能表现个人的关心;病人能理解听到的讯息;在较正式的场所;愿意花较多的时间在病情上告知。李义庭等认为,在病情揭露的沟通过程中,对病患表达出同情,以及给病人消化诊断结果及做决定的时间,能为病人带来正面的心理效应。

从已有研究来看,在告知病情时,医师应有充分的准备,在最适合的时机下采取最适合的阶段性方式告知

文档评论(0)

周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天堂湖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