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政策的是非之辨.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当前,各方对我国经济形势的评估没有太大分歧,普遍认为我国有需求收缩、增长下行之明显压力,风险不低。但在我国是否需要通过刺激政策来托底经济增长这个问题上,各方观点不一,赞成与反对的声音都有。各方在刺激政策是否有效、是否有持续性、长短期成本收益状况等多个问题上缺乏共识。刺激政策因缺乏共识而面临不小阻力,推出时更多只能像“挤牙膏”一样被经济压力所倒逼出来,因而往往滞后于形势变化,令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为了更有利于政府调控宏观经济运行,提升政策的领先性和有效性,有必要对刺激政策的成本收益、利害得失做深入分析,把各方对政策刺激的疑惑之处讲深讲透,从而凝聚共识。本文试图利用宏观思维,深度剖析刺激政策的约束条件所在,探讨政策的效果、持续性等关键问题,以明辨刺激政策的是非。

评价宏观政策要有宏观思维

评估宏观政策的利害,不能就政策论政策地一概而论,而必须要将政策放到具体的宏观环境中来进行。同样的宏观政策,在不同宏观环境中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在某种宏观环境中利大于弊的政策,在另一种宏观环境中就可能弊大于利。这是因为宏观政策在经济中施行时存在复杂的反馈传导机制,会产生一环接一环的扩散效应。不同宏观环境中,政策的反馈传导状况可能有很大不同,从而让同样的政策产生不一样的后果。脱离宏观环境来评价政策应不应当,容易犯刻舟求剑的错误。

以上道理并不复杂,但却容易被个人从其微观生活中所得的经验所遮蔽,一叶障目。每个人都生活在宏观经济中,都会从自己所处的位置出发,对经济运行有一定了解。但这些得自微观的了解,哪怕是变成了很多人共同持有的“常识”,也未必能够完全把握宏观经济的运行。用出自个人经验的微观思维来理解宏观经济,评价宏观政策(不管是刺激还是紧缩政策),很容易出现偏差和误解。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在2014年写过一篇题为《成功的商人不懂宏观经济》的文章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1】。文中有这么一段话:“国家并不是公司。国民经济政策,即使是在一个小国,也需要考虑在商业生活中常常无关紧要的某些类型的反馈。例如,即使是最大的公司,也只会把一小部分的产品卖给自己的员工,然而即使是极小的国家,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也主要是卖给国内的。”

克鲁格曼这里批评了将宏观经济当成微观企业来理解的错误思想。微观经济主体(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生活在一个他所不能控制,只能被动接受的外生经济环境中。哪怕是一个规模很大的企业,其经营活动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也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微观经济主体决策时,既不会,也不应考虑他的行为对经济环境的影响。所以,企业会将自己的收入看成不受自己控制,而被企业所

处经济环境所决定的外生变量。企业决策时因而需要量入为出,以收入确定其支出。企业是这样,

体量远小于企业的个人就更是如此了。

很多人在谈宏观政策时,喜欢讲政策空间,认为政策要留有余地,不能把“弹药”用尽。这种讲法反映的就是把宏观经济当企业来看的微观思维。其潜台词是,政策的“弹药”是给定的,只有这么多,用一点就少一点,所以得省着用;要是把“弹药”用尽,政策就难以为继,甚至还会搞出问题。这种说法虽然听上去符合普通人的常识,却是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误解。

正如克鲁格曼所说,“即使是极小的国家,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也主要是卖给国内的。”这意味着对一个宏观经济体而言,其支出大致就是其收入,支出影响着收入,支出与收入之间存在反馈效应。因此,讨论一个国家的宏观政策时,需要知道这个国家所身处的宏观环境,很大程度上被这个国家自己所决定,是这个国家宏观政策可以调控的内生变量。政府作为宏观政策的决策者,必须要知道,自己的支出关系着民间的收入。政府开支的变化,会影响民间经济的活跃程度,并反过来引发政府收入的变化——对政府而言,其收入是“内生的”,受政府自身的影响;这与微观企业和个人将收入当成“外生给定”(不受企业和个人影响)的状况形成了鲜明反差。

所以,在微观经济主体那里很有道理的“量入为出”的逻辑,搬到宏观政策上就可能出问题。当宏观经济陷入需求不足的低迷状态时,政府如果量入为出,要因为财政收入的下降而减少其财政

支出,则民间的收入和支出会进一步下降,进而让财政减收压力变得更大。如此,经济收缩的压力会在支出与收入间持续传导并放大,令宏观经济更加困难。面对宏观经济需求不足的局面,政府不能量入为出,反而要逆周期调控,要通过财政支出的扩张来增加民间收入,带动民间支出,进而打破经济收缩的恶性循环。对只懂微观经济运行的人(即使他是一个成功的商人)来说,这样正确的政策应对是反直觉、甚至反常识的。这正是克鲁格曼说“成功的商人不懂宏观经济”的原因。

运用宏观思维来思考刺激政策,就能发现在不同的宏观环境中,同样的政策可能产生不一样的效果。还是以财政支出政策为例。

在需求不足,供给过剩的宏观经济环境中,经济中会有非自愿的失业。此时,财政支

文档评论(0)

53560014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1010423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