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翻译视角下《论语》中君子和小人的英译比较研究.docx

文化翻译视角下《论语》中君子和小人的英译比较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文化翻译视角下《论语》中“君子”和“小人”的英译比较研究

?

?

朱贺

摘要:文化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文本会受到历史文化环境和译者自身主观因素的操纵,同时也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构建文化,而文化翻译的任务是关注文化意义的传递。不同译者的翻译不同,正是受文化操纵的结果。通过比较分析韦利和辜鸿铭两位译者对《论语》中“君子”和“小人”的翻译,可以找出各译本的优缺点以及与文化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文化翻译论;操纵论;君子;小人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全球影响力的增强,“中国文化走出去”成为了我国政府的一项重要文化输出政策。随着儒家思想在全球日益传播,儒学经典的翻译也成为了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作为孔子重要思想载体的《论语》,其翻译应得到更多的重视。根据巴斯内特在1990年提出的文化翻译理论,文化与语言密不可分,翻译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文化。因此,在目的语文化中找到功能对等的形式,成为了译者的一项重要任务。研究《论语》中“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翻译,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理想人格和道德,反省自己的言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文化翻译理论

“文化翻译”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翻译中的文化”,另一种是“翻译文化”。前者是对翻译中涉及的文化因素进行处理,侧重于本体研究,而后者则是将翻译结果进行文化层面的探讨[1]。巴斯内特倾向于从文化的角度理解和阐释翻译。她认为翻译从不在真空中,而是在一个连续统一体中发生,而翻译发生的语境必然影响翻译的方式[2]。

众所周知,文化是在人类行为中产生的,反之,文化也会对人类的行为产生影响,这就意味着文化有能力以某种方式操纵人类的行为或取向。语言源于文化,并作为文化传播的媒介对文化产生影响。语言包含着大量的文化信息,同时也是文化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因此,翻译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种语言所属的不同文化,尤其是译者的意识形态会对翻译产生极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翻译材料的选择、翻译内容的改变和翻译措辞的使用等多方面。

无论译者的动机为何,翻译都是一定的文化语境中意识形态的反映。文化翻译论认为,翻译一方面受到文化中盛行的意识形态的制约或操纵,为权力服务;另一方面在目的语所属文化的演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前者被称为“操纵论”,后者被称为“文化构建论”,这两种理论构成了文化翻译理论的核心[3]。

“操纵论”认为,翻译会受到历史和文化语境的制约,因此译者在对原文进行操作时,必须考虑目的语文化及两种语言在文化系统中的地位[4]。实际上,翻译过程是一个协调的过程,译者必须权衡两种文化,使翻译适应不同文化和社会的需要。翻译作为一种根植于源语和目的语的社会活动,会同时受到两种文化的制约。译者在选择翻译文本和翻译方式时,必须权衡众多文化因素,包括意识形态占主导地位的权利一方希望达到的目的,以及译者个人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等。

翻译是社会文化构建的重要工具。翻译可以从意识形态和文学两个方面进行文化构建。在意识形态方面,翻译可在目的语文化中传播新思想,建立新秩序。在文学方面,翻译可以给目的语文学带来新的启示。

3.《论语》中“君子”和“小人”的文化翻译

孔子思想对于中国人的风度和思维方式的塑造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论语》作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和智慧的经典,其中众多的文化负载词更是成为了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通过对比研究理韦利和辜鸿铭两位译者对“君子”和“小人”的翻译,可以更深层次地解读译者行为,了解文化操纵翻译和翻译构建文化的内涵。

3.1“君子”和“小人”的内涵

这两个词最初代表了不同的等级地位。春秋中后期,人们认为“君子”知识渊博,因而开明、自信,而“小人”则目光短浅,缺乏才干,态度消极。正如孔子所说:“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同时,“君子”很注意自己的举止言行,而“小人”则可能表现得不得体,不文雅。孔子在“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中指出,“君子”淡然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西汉以来,“君子”的概念一直与道德修养联系在一起。人们认为“君子”应该是无私的、乐于助人的,但“小人”则是自私自利的。此外,孔子认为一个非道德的人,即使是知识丰富、才华横溢,也不能被视为“君子”,真正的“君子”应该集才干与道德于一身[5]。

3.2“君子”和“小人”的翻譯对比分析

对韦利和辜鸿铭英译本对“君子”和“小人”的翻译进行比较,可以从意识形态和文学的角度剖析译者的文化意识和翻译特点。

20世纪上半叶,由于宗教、文化和社会等原因,欧洲人民对犹太居民曾一度怀有敌意和妒忌之心。面对来自欧洲人民的顽固偏见,犹太人阿瑟·韦利(1889-1966)以开放、客观的态度研究中国哲学,将东方文明引入了欧洲。韦利的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在他对“君子”和“小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1****829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