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心悸的临床体会.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中医药治疗心悸的临床体会

?

?

(黑龙江省延寿县安山中心乡卫生医院150774)

【摘要】目的:探讨心悸中医治疗的基本原理和临床治疗措施。方法:对心悸患者进行中医疗法的治疗。结果:通过对患者的对症治疗,均症状好转痊愈。结论:中医疗法对心悸患者有明显疗效。

【关键词】心悸;中医;临床

R242B2095-1752(2014)30-0273-02

心悸是指以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临床一般多呈发作性,常因惊恐、恼怒、劳累而发,时作时止,病情较轻者为惊悸,若终日悸动不安,稍劳尤甚,形消体瘦,病情较重者为怔忡,可呈持续性发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共收治心悸患者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29~68岁。患者具有心悸主证,临床上常伴随其他症状,均采用中医疗法进行治疗。

1.2方法

1.2.1中药治疗

1.2.1.1心虚胆怯

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处方: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

方中龙齿镇惊宁神;茯苓、茯神、菖蒲、远志安神定志;人参益气养心。

若兼见心阳不振者,加附子、肉桂温经通阳;兼心血不足者,加熟地、阿胶、首乌、龙眼肉以滋养心血;兼心气郁结,心悸烦闷,精神抑郁,加柴胡、郁金、合欢皮以疏肝解郁;气虚挟湿者,重用茯苓,加白术、泽泻以健脾运湿;气虚挟瘀者,加桃仁、红花、丹参、川芎以活血化瘀;自汗者加五味子、麻黄根、浮小麦、乌梅以止汗收敛心气。

1.2.1.2心脾两虚

治法:养心益脾,定悸安神。

处方:归脾汤(《济生方》)。

方中当归、龙眼肉补养心血;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以资气血生化之源;茯神、远志、酸枣仁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

纳呆腹胀者,加陈皮、麦芽、神曲、山楂、鸡内金、枳壳健脾助运,消食行气;倦怠乏力,气短,重用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少佐肉桂,取少火生气之意;失眠多梦者,加合欢皮、夜交藤、五味子、柏子仁、莲子心以宁心安神。

若心气血两虚,治以益气养血,滋阴安神。用炙甘草汤加减以益气滋阴,补血复脉。方中炙甘草甘温益气,为治心动悸、脉结代之君药[1];人参、大枣补气健脾;桂枝、生姜通行阳气;生地黄、阿胶、麦冬、火麻仁滋阴补血;清酒辛热通脉,以行药势。气虚甚者加黄芪;血虚甚者加当归、熟地;兼阳虚而汗出肢冷,加附片、黄芪、煅龙骨、煅牡蛎;兼阴虚,重用麦冬、地黄、阿胶,加北沙参、玉竹、石斛。若热病后期损及心阴而心悸者,用生脉散加减,以达益气养阴补心之功。

1.2.1.3阴虚火旺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处方:黄连阿胶汤(《伤寒论》)加减。

本方可滋阴降火,交通心肾,清心定悸。方中黄连、黄芩清心泻火;阿胶、芍药、鸡子黄滋阴养血,阴血足则虚火可降。方中可加炒枣仁、珍珠母、生牡蛎等以加强安神定悸之功。

肾阴亏虚,虚火妄动,遗精腰酸者,加龟板、熟地、知母、黄柏以滋补肾阴;若阴虚兼有瘀热者,加丹参、赤芍、丹皮、郁金、生地、知母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兼有痰热者,加用黄连温胆汤;阴虚而火热不明显者,可改用天王补心丹。心火亢盛者,可改服朱砂安神丸,或加黄连、山栀、淡竹叶等以清心火,宁心神。

1.2.1.4心阳不振

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处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伤寒论》)。

方中桂枝、炙甘草温补心阳;生龙齿、生牡蛎安神定悸。

若形寒肢冷者,加人参、黄芪、附子、肉桂温阳益气散寒;大汗出者,重用人参、黄芪、煅龙骨、煅牡蛎、山萸肉益气敛汗,或用独参汤煎服以敛汗固脱;兼见水饮内停者,加葶苈子、五加皮、车前子、泽泻以行水蠲饮;夹瘀血者,加桃仁、红花、丹参、赤芍以活血化瘀;兼见阴伤者,加麦冬、玉竹、五味子以滋养阴液。若心阳不振,以致心动过缓者,酌加炙麻黄、补骨脂,重用桂枝以温通心阳。

1.2.1.5水饮凌心

治法:振奋心阳,化气行水。

处方: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

本方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代表方剂。方中茯苓淡渗利水;桂枝、炙甘草通阳化气;白术健脾化湿。

若兼见恶心呕吐,加半夏、陈皮、生瓜蒌以和胃降逆;兼见瘀血者,加当归、川芎、泽兰叶、益母草以活血化瘀;若肺有水湿,咳喘胸闷,尿少肢肿,加杏仁、前胡、桔梗以宣肺,葶苈子、五加皮、防己、大腹皮、车前子泻肺利水消肿[2]。

1.2.1.6瘀阻心脉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处方:桃仁红花煎(《素庵医案》)。

方中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活血化瘀,通畅心脉;延胡索、香附、青皮理气通脉;生地、当归养血和血。

气滞血瘀者,加柴胡、枳壳行气散结;兼气虚加黄芪、党参、黄精补气以行血;兼血虚加何首乌、枸杞子、熟地养血充脉;兼阴虚加麦冬、玉竹、女贞子以滋阴养液;兼阳虚加附子、肉桂、淫羊霍温阳行气血。

1.2.1.6痰火扰心

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处方:黄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0****057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