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EPC自杀危机干预模式研究.docx

大学生EPC自杀危机干预模式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大学生EPC自杀危机干预模式研究

?

?

李娟

摘要:大学生自杀行为是任何一个高校教育工作者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这不单会给自杀学生家庭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也会给周围的同学带来恶行示范,引发模仿性自杀。因此,如何避免大学生自杀,如何对有自杀意念的大学生进行危机干预,应该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问题。笔者在近二十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中,统计研究心理危机干预个案,总结出导致大学生出现自杀行为的三个因素,就是认知模式(cognitivemodel)、羞辱感(stigmatization)和内心冲突(internalconflicts)。然后在此基础上,研究出了应對自杀影响因素的扩展法(extended)、评价强化法(positiveevaluation)和并存法(compresence)的EPC自杀危机干预模式。希望能够从深层心理诱因层面消除自杀动力,减少学生心理危机事件。

关键词:EPC自杀危机干预模式;认知模式;羞辱感;内心冲突

一、大学生自杀行为影响因素

(一)压力的认知模式是大学生自杀行为影响因素之一

人存在在世界上都会有压力,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如何看待各种压力源的存在,是导致出现何种心理状态的主要影响因素。大学生会面临各种压力,如会有就业压力、学习压力、人际交往压力、情绪情感压力等等,各种压力源是否能够导致大学生承受不住而自杀,主要取决于人对各种压力源的认知模式。也就是说,如何看待压力的存在,带着压力能否正常学习生活,对于外部压力源的认知模式才是引发学生自杀的关键所在。因为生活中存在应激的生活事件是不可避免的,当事人如何评价压力才是关键因素[2]。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自我的成长经历,家庭关系导致的归因模式,从小形成的负性自动想法,人格特质等等都是决定外在压力源是否会给当事人带来沉重打击的重要原因,而不是外在压力源本身。因此说,对于某些学生个体,一些很小的压力源,比如说学习一门课程不及格,表白失败,皮肤黑,个子矮,健美操跳不好等等小事件都可能被知觉为毁灭性的,不可救药的,五雷轰顶似的重大事件,从而对当事人形成重大压力。如果学生个人能量补给不够,缺乏人际关系支持,那么内心能量系统便会失去平衡,压力排山倒海一般扑灭生存的希望,学生便会出现绝望感和无助感,会感觉自己已经无法继续承受,继而感觉生无可恋,就容易产生自杀意念或是自杀行为。一般情况下,陷入这种压力认知模式的学生思维会僵化和狭窄,原有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下降,不灵活无策略,很难做出明智的判断,也找不到可以应对压力的变通的方式,导致自杀心理危机随时可能发生。

(二)羞辱感是大学生自杀心理危机的影响因素之二

羞辱感本来就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情绪,尤其是中国文化传统之下,中国人的羞耻感普遍高于西方。可以说西方文化是一种罪感文化,东方文化是一种耻感文化,大学生一般是18岁至22岁,强大的自我评价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来,也特别在意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如果某一学生在某一事件中感到被羞辱,那么,他自己就会夸大这种羞辱感带给他的影响,仿佛每天每时每刻大家都在关注他,议论他,耻笑他。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学生会出现回避、退缩等行为,开始不参加各种活动,拒绝当众讲话,甚至不去人多的餐厅吃饭,不去人多的操场上运动,继而更陷入对羞辱情景的反复回忆,甚至通过想象制造出更多不存在的羞辱感。比如一次考试不及格,会夸大称为自己辜负了父母的期望,或是因为同学们都去参加春游只有自己没去而认为是同学们都不喜欢自己,故意不告诉自己等等。这种羞辱感一般都是和自己从小的成长经历有关,也可能会在一次事件的激发下,曾经的创伤复发,如果缺乏情绪表达的渠道,负性情绪不能得以合理宣泄,就会破坏性地爆发。

(三)内心冲突是大学生自杀心理危机的影响因素之三

一个人之所以产生内心冲突,并不一定是因为确实存在具体的现实冲突因素,而主要是在内心世界各种价值观、固有观念之间的矛盾带来的内心世界的冲突。这种冲突一旦形成,便会不停的在生活中积累压力。久而久之,当这种内心冲突在内心极具积聚的时间足够长时,便会极大地消耗掉人的积极能量,使人焦虑、纠结、寸步难行,最后有可能导致产生自杀动机,希望回避或者摆脱掉这种内心冲突。有时巨大的内心冲突还会牵引出各种内疚、自责、后悔、自我厌恶等内心情绪,各种负性情绪在内心交错出现,便会导致自我价值感的降低,这时有时候会导致出现抑郁情绪,如果到达较严重的抑郁症时,自杀便会成为一种无法回避的动力和选择。每位大学生都是有梦想的年龄,他们对于理想的自我有一种难以改变的执著,即使在现实面前也不愿意妥协,总是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比较两全其美的方法能够使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同时获得满足,这便很容易形成内心冲突。要么是两者都想要,就是双趋冲突,要么是两种都不想要,形成双避冲突,要么是一种想要一种不想要形成趋

文档评论(0)

180****91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