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建构下的青年就业形象研究.docx

媒介建构下的青年就业形象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媒介建构下的青年就业形象研究

?

?

刘悦欣王焜

摘要:中国教育频道推出的《职来职往》是一档职场真人秀节目,该节目旨在帮助青年求职者考评专业技能,为求职者提供平台与职场精英面对面交流。作为一档电视节目,《职来职往》为观众播出了许多职场面试的录像信息,舞台上的求职者们也为青年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求职提供了参考。然而电视上表现的就业环境与求职成功的求职者形象由电视媒介构建。本文进一步探讨被构建的青年就业形象与现实情况。

关键词:媒介建构;青年就业形象;《职来职往》

:G206:A:2096-3866(2020)22-00-02

李普曼在《舆论学》中提出,现代社会变得越来越巨大和复杂化,对超出自己经验以外的事物,人们只能通过各种新闻供给机构“建构的现实”了解。

“建构”一词翻译自英语词语“construct”,意为“构造”“结构”“建筑”等。“建构”本身需众人“共同完成”。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电视作为大众媒介中最为流行的手段迅速在世界普及开来。电视节目从最初为销售而生产渐渐转而化身为一种权利关系的外在表征。电视作为一种大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媒介,为我们播送了许多超出自己接触范围外的事物,给予我们自身可得经验外的体验,而这一体验则成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接触该事物前先入为主的经验,指导着我们对现实情况的认知。

《职来职往》作为中国本土较早出现、影响较广的一档职场面试类真人秀,为青年求职者们提供各类求职信息、岗位需求的同时,无疑也在使用自身的媒介属性为观众建构了一幅就业环境图景。在这幅图景中,性别、学历、海外经历、专业技能等因素均成为求职结果的影响因素。

一、《职来职往》节目传播现状

(一)《职来职往》节目概况

《职来职往》是中国教育频道推出的一档职场真人秀节目。节目每期邀请18位来自各行各业的“职场达人”,以亮灯和灭灯的方式对参与节目的选手进行评判,最终留有半数及以上灯数则判定为通过,可以自由选择100家知名企业的实习工作。同时在场的18位达人可以代表自己的公司对应聘者“爆灯”,即直接聘用。

节目的应聘者心仪岗位涉及各行各业,每个岗位都有专精此行的达人对应聘者进行考评,18位在场达人都可对该应聘者点评。达人们的点评在电视节目的推动下被尊为“职场面试指南”,节目中的专业技能考评的标准也成为对不谙该行业现实情况的大众对该岗位技能熟练程度的参考标尺。

(二)《职来职往》节目存在的问题

《職来职往》节目作为一档电视真人秀节目,必然受商业利益的驱使,达人以招聘之名行广告之实。

应聘者设计各行各业,意味着固定的18位达人不可能面面俱到。节目方根据应聘选手的意向替换达人与公司,新出现的达人在出镜画面中往往会刻意强调身后公司的品牌形象、经营理念等。多期出现的达人镜头数量固定,往往以自身的个人形象与社会关系网络在点评过程中争取与其他达人、应聘选手的互动,利用“爆灯”选择获得独自陈述机会,借势宣传公司形象。

二、实习薪资无行业标准约束

应聘者多为20-25岁的年轻人,该人群往往大学在读或刚入社会,对薪资的要求不高。因此节目中的应聘者往往给出的实习薪资在3000-5000元区间。然而根据国家教育部引发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中要求,除了提出顶岗实习学生报酬底线为本单位相同岗位试用期工资标准的80%外,明确提出需按照实习协议约定,以货币形式及时、足额支付给学生。如果仅根据应聘者提出的薪资,确定薪酬无疑简化了国家规定的实习薪酬标准。

三、专业技能测评专业性受质疑

医学专业毕业的应聘者上台时,专业技能测评题将基础的穴位名称作为测试内容;汉语文学专业毕业的应聘者有英语相关工作的求职意向,然而测评题是一道文言文翻译。针对语言题的出题风格,节目方的解释为,“语言的应用能力具备通感的应聘者能够将古文的翻译做得更好”。虽然节目方的逻辑有章可循,但是作为全场唯一与职业技能挂钩的环节,明显有时测评内容过于简单,而有的测评内容与应聘方向不一致,难以理服人。

(一)理论基础

20世纪20年代,美国政治学家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中,论及“拟态环境”。电视节目通过电视这一大众传播媒介经过选择性加工后形成的“象征性现实”为人们在头脑中构建一个无法碰触的主观世界提供间接经验,而这一经验作为媒介构建的中介力量为人们真正接触该事物时提供直接的认知材料。中介力量主导形成的“主观现实”,已脱离“镜面式反映”的客观现实,产生了一定的偏移,终成为“拟态”现实,即媒介构建的现实。由此可知,媒介语境下的现实是由媒介建构的“媒介现实”。电视所建构的现实与我们亲身体验的现实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简单复制关系,而是再创造与再生产的关系。电视等大众媒介建构的现实不同于现实生活,是一种高度依赖个体感受的意义世界。

米尔斯提出了“二手世界”的概念。《职来职往》无疑构建了一个“二手”的中国就业

文档评论(0)

134****41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