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
?
民国时期“平民教育”概念的产生与发展
?
?
李婷
【摘要】“平民教育”对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探索这一概念的产生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平民教育”概念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两次转向,一次分化”的特点,即从“贫民教育”到“平民教育”再到“乡村平民教育”的转变过程;逐步分化为“新民主主义”和“改良主义”两种思想倾向。
【关键词】平民教育;贫民教育;概念
作为民国时期的新教育思潮和教育实践活动,“平民教育”对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打破了当时少数人独占教育特权的社会现实,努力扩大“平民”阶层的受教育权利,旨在通过教育激发广大平民的爱国与民主精神。但对于“平民教育”概念的产生和发展,目前人们还缺乏比较系统一致的认识。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平民教育”概念的产生与发展进行比较全面清晰的梳理。
一、民国时期“平民教育”概念产生的背景
民国时期是一个传统思想和外来思想激烈碰撞的历史时段,学者傅维利、刘民在《文化变迁与教育发展》一书中提到:“没有中西融合的社会历史环境,平民教育思潮是很难流行的。”由此可见,“平民教育”概念的出现是民国时期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果。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留法华工识字运动、杜威“平民主义教育”思想的共同影响下,“平民教育”作为新教育思潮之一登上了历史舞台。
1.“平民教育”概念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民主思潮进入中国,于是被冠以“平民”二字的各种运动非常流行,除“平民文学”“平民政治”外,还有“平民教育”。陈元晖所著的《中国现代教育史》中提到:“在平民文学的号召下,教育方面提出了平民教育,代表了市民阶级对教育的新要求。”华东师大教育系所编的《中国现代教育史》中也提到:“平民教育是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拥护民主口号下产生的,是民主思潮在学校教育领域内的具体实践。”由此可见,五四时期的民主思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平民教育”概念的产生。
2.“平民教育”概念与留法华工识字运动
作为“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的教育实践活动也推动了“平民教育”概念的产生和发展。学者匡珊吉、陈启源在文章《平民教育运动初探》中提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法国进行的识字教育也是平民教育产生的源头之一。”20世纪初,晏阳初在法国组织留法华工识字运动,回国后于1921年在全国基督教青年会智育部下设“平民教育科”,使得国内平民教育思潮与国外华工识字教育经验合流,拉开了中国平民教育运动的序幕。
3.“平民教育”概念与杜威“平民主义教育”思想
1919年,杜威来华,他先后在多地做学术演讲,其演讲的中心之一就是传播其“平民教育”思想,并且《新教育》杂志第1卷第3期也刊出专号“杜威号”,收录了杜威关于平民教育的一系列文章。曹孚在《批判实验主义教育学》一文中提道:“平民教育运动是受杜威在华宣传其‘平民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才出现的。”
二、民国时期“平民教育”概念的正式提出
清末民初,“平民教育”一詞开始在我国出现,最早的提倡者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1912年,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实行分部治理,在智育部下设平民教育科,这是“平民教育”一词第一次正式使用。
在“平民教育”一词进入中国后,各报刊相继发表了论述平民教育的相关文章。1911年,爱兰在《民视日报五周年纪念会刊》上发表题为《平民教育》的社论,描绘了当时“平民教育”发展的状况:“今青年会及各会,同教育各界名流组织多令平民教育师范讲习会,为造就师资,即为今年暑假时作平民教育大运动办平民学校之预备,热忱蓬勃,可谓钦佩,记者不禁为平民之前途预贺也。”同年,沈光第在《学生文艺丛刊汇编》第2卷第2期上发表题为《平民教育谈》的文章,提道:“不论老幼男女,使他们在极短时间里,学那浅近文字,同普通知识;一方面求学,一方面依旧工作,拿知识来补助工作,拿工作的余钱,买书报来增长知识,工学相长,不是一件极好的事情吗?那‘普及教育可以‘计日而待了。”这两篇都是较早论述“平民教育”的相关文章。
1919年5月,“平民教育社”成立于北京,成员来自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教职员工和学生,社员最多时有140人左右,它是民国时期最早以“平民教育”命名的社团,主要通过进行宣讲的方式,倡导实行普及教育来改造社会。其出版的刊物《平民教育》于1919年10月10日创刊,1924年下半年停刊,其宗旨是提倡通过普及平民教育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这也是民国时期中国最早以“平民教育”命名的刊物。
三、民国时期“平民教育”概念的发展
民国时期“平民教育”概念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两次转向,一次分化”的特点:“两次转向”即第一次从“贫民教育”到“平民教育”的转变,第二次从“平民教育”到“乡村平民教育”的转向;“一次分化”是指“平民教育”概念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分化为“新民主主义”和“改良主义”两种思想倾向。
1.两次转向
(1)从“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