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媒体十九大报道的框架分析.docx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台湾媒体“十九大”报道的框架分析

?

?

韩少卿

摘要:中共十九大作为大陆最重要的政治新闻事件之一,受到了台湾媒体的密切关注。本文从报道议题、报道体裁、报道倾向和信息来源四个框架变量对台湾《中国时报》和《自由时报》关于十九大的报道进行了内容分析。研究发现两报分别采取了“正面回应”和“消极抵触”的不同框架,高度关注两岸关系议题,且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性。

关键词:台湾媒体;十九大;框架分析

:G21:A:1672-8122(2018)09-0072-03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十九大”)于2017年10月18日-24日在北京召开。十九大报告、领导层变动和两岸关系等牵动着台湾媒体的神经,台湾媒体对十九大进行了大量报道。本文选取了台湾《中国时报》和《自由时报》两份报纸,从框架理论出发,采用内容分析法,通过对报道主题、报道体裁、报道倾向和消息来源四个框架变量进行分析,揭示出不同阵营的台湾媒体对十九大报道的不同框架。

一、理论分析:新闻框架

新闻报道是传播者对社会事件建构的符号真实,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时都会遵循一定的框架。社会学家戈夫曼在《框架分析》中认为,“框架是指人们用来认识和阐释外在客观世界的认知结构,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经验的归纳、结构与阐释都依赖一定的框架。”[1]人们通过框架将日常生活和社会经验转变为主观认知,进而构建一种对社会的认知。吉特林认为框架就是关于存在着什么、发生了什么和有什么意义这些问题选择、强调和表现时所使用的准则[2]。他把框架和新闻生产联系在一起,应用到了新闻传播研究中來,“新闻框架”理论即是对“框架“理论的应用和发展。“新闻框架”理论为分析媒体新闻报道提供了理论支持,本文着眼于从内容研究的角度考察台湾媒体关于大陆政治新闻的报道框架。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选择的是台湾四大报中的《中国时报》和《自由时报》,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同时,台湾政党分为蓝营和绿营,不同阵营报纸的政治立场不同。《中国时报》属于泛蓝的“统派”,《自由时报》属于偏绿的“独派”,两报之间可以构成比较研究。

(二)样本选择

在样本选择上,以“篇”为单位,将涉及十九大的相关报道均作为研究样本。考虑到会前宣传、会后影响等因素,时间范围从10月16日-25日,共10天。通过对报道的标题、导语和正文进行阅读分析,确定合格样本量《中国时报》79篇,《自由时报》57篇。

(三)类目构建

坦卡特提出了框架研究的实证途径——框架清单分析取向,并设计出了由11个指标组成的框架清单。本文借鉴这一框架模型,采用了报道主题、报道体裁、报道倾向和信息来源四个变量。通过对报道样本的阅读,构建以下类目并进行内容编码。两个编码员之间置信度为0.9,符号内容编码的信度要求。

三、研究发现

(一)报道数量

报道数量反映了两报对十九大的关注程度,抽样期间《中国时报》共刊登了79篇相关报道,《自由时报》则是57篇,《中国时报》对十九大给予了较多的关注。报道数量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开幕第二天两报报道数量均达到最大值,报道内容主要是首日开幕式、会议报告、涉台问题等。两报在21日的报道数量都降到了最低点,这是由于20日的议题主要是思想文化建设,无涉台议题。在十九大召开期间,两报每天都有相关新闻报道,《中国时报》设置了“十九大特别报道”专版,《自由时报》则零散分散在不同版面。

(二)报道议题

报道议题的选择是媒体建构报道框架的重要方式,《中国时报》对十九大的报道议题主要集中在政治(32.9%)和两岸关系(41.8%),《自由时报》主要集中在两岸关系(43.9%),政治议题(22.8%)和周边信息(29.8%)也关注较多,两报对经济议题都关注较少。由此可见,两岸关系是两报最关注的议题,这与十九大报告中对两岸关系相处新模式的论述有直接关联。其次两报关注较多的是政治议题,这是由于十九大牵涉到大陆最高领导集体的人员变动,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都在台湾引起了广泛关注。

(三)报道体裁

报道体裁能够体现出媒体的报道策略和框架,《中国时报》对十九大的报道体裁中,消息(51.9%)是采用最多的新闻体裁,超过一半。评论文章占41.8%,特稿和其他体裁二者只占6%。《自由时报》消息和评论分别占45.6%和43.9%,特稿仅有6篇。在报道体裁上,两报都更倾向于消息报道和刊登评论。其中,消息是以两报对大陆政治新闻报道的最主要体裁,而能够显示报纸、记者或公众立场和态度的评论文章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两报都十分注重本报的立场和观点问题。

(四)报道倾向

恩特曼认为,框架可以通过特定词语和带有倾向性的表达,以及它们的反复出现,使文本的一些观点更加突出,也更容易辨别、理解和记忆[3]。《中国时报》对十九大的报道中,主要倾向是

文档评论(0)

134****88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