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
?
新常态下统编历史教材的混合式教学策略
?
?
苏沛然
摘要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逐渐成为后疫情时代教育的新常态,混合式教学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大大拓展了学生的学習时空与教学资源。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后,统编历史教材难度陡增,课时增多,一线教学面临巨大的压力。本文探索在新常态视域下创设历史混合式学习模式,在对比新旧教材、深挖学情、明晰重难点的基础上,通过“课前—翻转课堂”“课中—线下课堂”“课后—直播互动”的教学策略,导入情境、拓展学生视野,解读史料、引导学生论证过程,高效测试、快速评价和改善学生学习效果,助力新教材实施。
关键词
历史教学?混合式教学?统编教材
2020年初,一场全球爆发的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突然打破了渐进式发展的教育常态,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这一危机后的教育新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积极向各国提供支持,试图通过全球合作,应对教育所面临的新兴趋势,试图形成一些创新性措施和行动,恢复和重建全球性危机背景下新的学习关系[1]。教育新常态,变成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后疫情”时代的“教育新问题”。在教育新常态下,教学不能仅仅依赖于课堂内部创设的情境。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如何更好地构建这种新形势下的学习模式,学习关系怎样更好地展开,新的学习模式需要具备哪些特定的功能,都需要我们进行系统的思考[2]。
2018年8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全面指导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统编新教材在知识体量、知识内容、知识结构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新教材在以时间为序、详今略古、注重史实、论从史出、紧跟学术动态等方面有着巨大优势。但在一线教学过程中,新教材难度陡增,各种知识点庞杂且交错,对历史素养的需求超出了以往课堂教学能够掌控的范畴,尤其是《中外历史纲要》上、下两本书的内容,单纯从课时的角度,超出了旧教材近1/3的知识含量,以往字斟句酌的课堂讲授式教学面临巨大的压力。探索新常态下创设更广阔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则有可能为新教材实施有所助力。
一、新常态下的混合式教学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以往厚重的历史专著、文献,学生可以通过便捷的信息化手段检索;以往体系严密的历史专业课程,学生可以通过MOOC等大规模开放课程获取。2020年1月27日,鉴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校春季延期开学的通知,一切教学行为采取完全在线模式,教育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完全线上”模式,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策,广大一线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各种新技术方式全面应对特殊的教学情境,积累了大量的线上教学经验,经过广泛的线上教学实践,学生也更进一步提升了在线教学的可用性感知和易用性感知,线上教学渐渐转向教学新常态。
就教学内容设计而言,线上教学可以作为书本知识的有效补充和延伸,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就综合素养提升而言,混合式教学有助于及时对接学术前沿和动态,从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传统课堂教学的“问题探究”和“学习拓展”两部分内容往往交给了课外空间,教师难以掌握、跟踪、参与学生探究、拓展的整个过程,而通过混合式学习系统的辅助,学生的“生生互动”和教师的“师生互动”成为可能[3]。
二、新常态下的历史教学情境分析
1.教材内容对比分析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实验课标》)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对于“二战和战后国际秩序”这节课的设置存在着较大差异。在《实验课标》必修中,“二战”作为一个时间节点,单纯作为世界格局变化与经济变化的背景存在,而二战的起因、经过与影响等内容都放在了选修课程中(全国部分地区作为高考必选),这样的课程标准设置,影响了教学内容的均衡和连贯。2010年,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相关部属师范大学对实验教科书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调查报告指出:“在内容编排顺序不太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各章节(单元)的内容有失均衡和连贯等方面,存在较大问题,部分教师和教研员,对于内容的编排顺序、知识结构安排等方面,甚至直接给予否定评价”[4]。
《实验课标》在选修课程中对“二战”相关内容做出了详细呈现,教材选修4“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用了两章,用全书1/3的篇幅来呈现“二战”的相关历史知识,但却游离于整个知识框架之外,脱离了绝大多数学生认知的时间线,作为“20世纪重大的历史事件”,在中学教学中地位如此边缘,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新课标》将“二战”作为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之中单独的一课,放在揭示20世纪帝国主义矛盾与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高度去呈现,在通史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得到显著提升。上接“十月革命”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下启“美苏冷战与两极格局”。就内容而言,虽然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