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青少年抗挫折的正思维教育.docx

浅谈对青少年抗挫折的正思维教育.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浅谈对青少年抗挫折的正思维教育

?

?

(河北联合大学,河北唐山063009)

摘要: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一个民族屹立于未来世界的资本。对青少年挫折承受力进行研究,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挫折承受力,不仅是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抗挫折;正思维教育

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是说,人总要面对各种挑战、挫折,只有能够应对各种困难或挫折才能成熟,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如果只是顺风顺水,不遇到一点困难,那等待他的很有可能是被社会淘汰。

一、相关概念的内涵

在社会心理学和行为科学中,挫折既是一种情绪状态,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遭遇到无法逾越的困难障碍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消极的情绪反应和情绪体验;又是一种心理状态,指个体的动机行为受到阻碍或干扰,达不到预定目标时所产生的沮丧、失意的心理。心理学研究表明,挫折是心理压力的重要来源,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青少年的挫折主要表现在青春期中学习与生活压力的挫折、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挫折、以及人际交往愿景的挫折等几方面。

正思维是一种正向的、积极的、面向目标的、力图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它是区别于悲观的、消极的、或与达成某个目标及解决某个问题无关的思维活动。它不是主张多角度、全面地思考,反对单向、片面地思考问题的“反向思维”或“逆向思维”,而是相对于“阴暗的、消极的、悲观的、偏离主题的”阳光思维,是一种优化的思维教育方法。

“挫折教育”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我们对此是这样理解的,它是指利用学生遇到的各种挫折,教育学生具有正确地面对困难的勇气、坚定战胜困难的决心、找出应对困难的办法的一种教育模式。

二、对青少年抗挫折教育的刻不容缓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加之计划生育政策的逐步落实,目前青少年中多数已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宠爱有加,不仅给他们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有的甚至于发展成为溺爱,什么都替他们做好,使他们无忧无虑,成为家庭的“皇帝”“公主”,一个个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依赖心理,“顺利时恃宠而骄,逆境时不知所措”。心理学家对青少年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现在的青少年心理承受力普遍极差,对待很小的挫折反应极其强烈,甚至出现病态心理,情势不容乐观。当前,有关青少年不能面对挫折的各种报道不时见于媒体,社会上对此也产生了很大的反响。所有这些表明,加强青少年的抗挫折教育刻不容缓。

三、正思维挫折教育的相关思维论

1.自我超越挫折教育思维。有形有相的东西终归于毁灭,要实现真正的不朽,就要超越自我这个有限的存在。中国先哲将“道”作为超越一切有形有相的永恒存在,但这个道又不是高不可攀,它有情有信、有目标、有追求。理想人格的获得就在于与“道”自觉、自然而然地合一,从中得到真正的精神享受,即有目标不怕失败,有追求不去强求。有得有失,得失并存,欣然接受现实,改变能改变的。

2.情感体验挫折教育思维。中国人很注重情感体验层次上的意象思维,个人的情感需要、评价和态度在思维和处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利用成功人士的先进典型事迹对青少年进行正面疏导和教育。

3.躬身践履挫折教育思维。挫折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人们抗挫折的承受力,这个过程要通过知识积累和躬身践履才能达到。因此,伴随挫折教育的理念,自然形成一种切身践履挫折教育的思维,对青少年的挫折教育至关重要。这就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个体只有通过躬身实践,才能增强抵抗挫折的免疫力。否则,像赵括、马谡之流,根本谈不上成功。

4.安身乐命挫折教育思维。人生在世,有许多东西是超出个人的能力和欲求之外的,明知在人的能力之外而又要拼命追求,则不免陷入烦恼之中。故中国先哲从心灵上解除人的烦恼。孔子说:“尽人事,听天命。”孟子也说过,不知道它怎么来的,但它却来了的,都是命定的。在这些东西面前只有坦然处之,尽心尽力,至于那人力不能及处,只好任其自然了。庄子则提出,不但要承认天命,而且还要高高兴兴地接受它、顺应它,这样便能使心灵常常处在自由逍遥之中,即通达生命的真实状况的,不去追求与生命无关之物;通达命运实情的,不去探讨人的理智无可奈何的东西,这样才能安时处顺,无往不乐。

5.辩证法挫折教育思维。中国先哲善于从事物的有机联系、对立统一中认识和把握事物,具体表现在阴阳刚柔的对立、一分为二与合二为一的对立统一、以及“物极必反”的发展变化观。“物极必反”的世界观帮着中国人在困苦危难之中,始终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希望,“没有上天的云梯也就罢了,但不能没有拥抱月亮的手臂。”它使我们的民族从不消沉,永远处于活力和奋斗之中。辩证法挫折教育思维对青少年的挫折教育收效会很显著。

?

-全文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0****057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