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基于经济联系与城市流的中国十大城市群空间异质性比较研究
?
?
周媚
摘要:本文引入空间异质性原理,对中国十大城市群经济联系和城市流进行分析,从等级异质性、结构异质性和功能异质性三方面对中国十大城市群空间异质性进行剖析,探讨中国十大城市群空间异质性优化途径。结果表明:(1)珠三角城市群的等级异质性最明显,辽中南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等级异质性最弱。(2)空间距离不是制约结构异质性的唯一影响因素,城市发展的历史基础、政策和文化同样也会影响空间结构异质性。空间异质性最明显的是长三角城市群,辽中南、山东半岛和川渝城市群结构异质性最不明显。(3)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功能异质性突出,城市群的“新质”产生多集中于核心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的科研和创新职能远远高于其他城市群。
关键词:城市流;中国十大城市群;经济联系;空间异质性
:F127文献识别码:A
:1001-828X(2018)012-0001-03
一、引言
20世纪末,随着城镇化在我国的加速,城市化的规模越来越大,对区域空间城市和区域经济增长引擎范围的扩大是由单个城市进行逐步成为城市群。城市群是以一个或两个城市为中心,在一定区域设置了多个有差别性质、类别和规模的城市,依靠自然、交通条件,凭借先进的现代信息网络,继续增强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络,产生一个相较完善的城市“聚集体”。研究实践发现,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与其经济空间联系存在着极强的因果关系,其空间联系强度与程度反映了城市群的演变进程与发展状况。无论城市群的城市是否具有对外经济辐射和接受经济辐射的能力,都关系到城市流的强度。
我国学者对城市流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运用城市流强度模型对区域空间联系进行分析,从研究手段来看,主要以城市流强度模型为主,维度相对简单,缺少空间动态分析。从研究区域来看,主要集中在发展水平较高、内部联系较紧密的区域内,缺少总体的横向对比分析。基于以上研究,本文运用引力模型和城市流模型,引入空间异质性原理,描述中国十大城市群的经济联系和城市流动态,比较分析其空间异质性。空间异质性在生态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它指的是在空间上呈现的不均匀混合复杂性,主要表现为系统的缀块性,在城市群的研究中这种缀块性体现在不同城市之间经济社会要素的差异格局。当空间要素进行等级性划分时,等级异质性是空间异质性的表现方式;当只探究结构特点这一影响因素时,结构异质性是空间异质性的表现方式;探究系统效能时,功能异质性是空间异质性的表现方式。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范围和数据来源
关于中国十大城市群范围的界定,参照肖金成、袁朱等学者的研究,本文以十大城市群100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由于济源、仙桃、潜江和天门四个城市数据统计口径不一致,未将其纳入计算范围。研究数据来源于2016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结合国内外学者对经济联系和城市流的研究,本文所选取16个主要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采用各城市年末单位从业人员数、各行业从业人员数、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年末平均人口和各个城市间的公里里程数等指标来进行经济联系城市流强度相关指标的测度与对比分析。
(二)研究方法
1.空间经济联系模型方法。1942年Zipf在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的理论基础上,把运用在物理学万有引力定律吸纳到城市体系,对城市空间相互作用机理进行分析,选取模型如下:
三、结果分析
(一)十大城市群经济联系空间变化特征
把各城市群区域范围内经济联系辐射最强的两个城市用黑线连接起来,同时连接他们辐射的城市群内其他城市,发现中国十大城市群在经济联系上呈现出不同的空间特性(图1)。
第一,经济联系强度不同。从强度值上看,我们大致分为,100)、[100,200)、[200,300)和[300,+∞)四个类型的区间。第一类在[0,100)区间的城市群有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和川渝城市群,其在经济联系强度上处于较弱水平;第二类在[100,2001区间的城市群有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和海峡西岸城市群四个城市群,其在经济联系强度上处于中间水平;第三类在[200,300)区间的城市群,分别为长三角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其经济强度较高;第四类在[300,+∞)区间的城市群,为珠三角城市群,是中国十大城市群经济联系强度最强的城市群。
第二,经济联系的发展趋势呈现出空间差异性。根据图1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呈现的是由经济中心城市向外围城市扩散的椭圆结构的空间发展趋势,这一类型的城市群为珠三角城市群和辽中南城市群。第二類呈现的是由外围城市向经济中心城市集聚的椭圆结构的空间发展趋势,他们分别是长三角、长江中游、川渝和中原4个城市群。第三类呈现的为外围城市向经济中心城市集聚的线性结构,分别为京津冀、海峡西岸、山东半岛和关中4个城市群。
图1显示,珠三角城市群内经济联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关于地铁车辆牵引辅助系统的故障与检修分析.docx
- 基坑降水施工技术应用分析.docx
- 微量热技术用于生物药物稳定性与结合活性分析.docx
- 临夏市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的方法浅谈.docx
- 基于SIP的NEMO网络路由优化的研究.docx
- 变电检修工作中常见问题浅析.docx
- 先天性缺牙采用口腔修复治疗对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的影响.docx
- 公路桥梁养护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余世刚.docx
- 拿下设计界奥斯卡-只因一张面具.docx
- 两种不同比色方法在牙体缺损树脂修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docx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