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北魏经济文化类型转变研究
?
?
王建敏赵敏
摘要:拓跋鲜卑族发源于大兴安岭,通过数百年的南下迁徙,在中国北方建立少数民族政权北魏。在这个过程中,拓跋鲜卑族的经济和文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拓跋鲜卑族在由大鲜卑山向南迁徙,摆脱自然环境桎梏的同时,又受到迁入地环境的影响,其经济文化类型由狩猎经济文化类型逐步转变为狩猎、游牧经济文化类型,畜牧业、农耕经济文化类型,农耕经济文化类型。其启示是:经济文化类型的转变受自然环境的制约,社会环境促进经济文化类型转变。经济文化类型的转变对北魏拓跋鲜卑民族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北魏;拓跋鲜卑;经济文化类型;转变
:K239.21
:A
:CN61-1487-(2020)11-0126-04
北魏拓跋氏属于北部鲜卑的一支,发源于大兴安岭的嘎仙洞。在东汉、魏晋时期,逐渐南迁至蒙古高原,后进入中原地区,建立统一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在逐渐南迁的过程中,拓跋鲜卑的经济文化类型经历了采集、渔猎经济文化类型——畜牧经济文化类型——农耕经济文化类型转变的过程。经济与文化的适时转变使得鲜卑族实力倍增,在十六国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第一个统一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史学界关于北魏的经济发展变化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平城时代前后的北魏经济转型,也有部分学者关注北魏文化转变,但关于北魏经济与文化互动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运用民族学、生态人类学的相关理论,考查拓跋鲜卑因生活地域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引发的经济文化类型转变。
一、大鲜卑山地区:狩猎经济文化类型
大兴安岭北段大鲜卑山的嘎仙洞是拓跋鲜卑的发源地。大兴安岭由原始森林覆盖,因有高山阻隔,环境相对封闭。这一带气候寒冷,早期鲜卑族以血缘为纽带居住在嘎仙洞这样的天然洞穴中。《魏书·序纪》中记载,拓跋先民“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这说明拓跋部在大鲜卑山一带的经济生产方式是以狩猎为主,考古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在大鲜卑山的嘎仙洞内挖掘出野猪、野鹿和野羊为主的动物骨骼,还有许多细石器,其中有用来射猎的石镞、石矛,用于切割的刮削器和石叶等。除石器之外还有骨器,如骨镞、骨锥、角锥、牙锥等。从嘎仙洞的遗物来看,狩猎工具占多数,还有大量动物骨骼,说明狩猎生计方式已经居于主要地位。大兴安岭北部地区自古以来都是原始森林,有大量绿色植被覆盖,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可供采集。我们推断,早期的拓跋鲜卑部族也存在采集生计方式。《魏书·序纪》称鲜卑“统国三十,大姓九十九,威振北方,莫不率服”。马长寿在《乌桓与鲜卑》中说:“此所谓国当指氏族集团或者部落,所谓大姓当指氏族或者比氏族较小的家支。”这说明拓跋鲜卑此时处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原始氏族公社阶段。
二、大泽-阴山地区:狩猎、游牧经济文化类型
东汉前期匈奴南北分裂,在首领第一推寅的带领下,鲜卑人走出世代居住的大兴安岭南迁到“大泽”。“大泽”,目前学者公认是今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呼伦湖一带。《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记载:“和帝永元中,大将军窦宪遣右校尉耿夔击破匈奴,北单于逃走,鲜卑因此转徙据其地。匈奴余种留者尚有十余万落,皆自号鲜卑,鲜卑由此渐盛。”鲜卑乘匈奴破败之时不断南下,与匈奴遗留“十余万落”广泛接触,甚至相互通婚,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相对频繁的交流和融合。在这一过程中,匈奴的游牧经济生产方式逐渐为鲜卑人所接受。今呼伦湖北面新巴尔虎旗扎赉诺尔发现的古墓群即是2900前拓跋鲜卑人留下的,这些古墓群出土了铁镞、骨鍅、木制弓和桦皮弓囊等物品,这说明人们仍依赖狩猎生产方式来获取食物。另外,还发现有大量的牛、马、狗等牲畜残骸,这说明畜牧业已经在鲜卑人的生产生活中占有一定分量。该古墓群的随葬品中发现部分罐子里残存有腐烂的谷壳,表明此时的鲜卑人已经开始进行少量的粗放的农业。在扎赉诺尔还发现有“如意”字样的锦片和木器妆奁(都来自中原地区),另外还有动物形象的铜饰(具有匈奴器物的风格),这说明此时的鲜卑族此时已经与外族接触,进行文化交流。呼伦贝大草原为鲜卑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得鲜卑族脱离原始森林穴居的封闭状态,社会组织形式由原始氏族公社转变为部落联盟,形成了“三十六国”“七分国人”“帝室十姓”的特权阶级。《魏书·官氏志》记载:“初,安帝统国,诸部有九十九姓。至献帝时,七分国人,使诸兄弟各摄领之,乃分其氏。自后兼并他国,各有本部,部中别族,为内姓焉。”
大兴安岭南段东侧辽河支流乌尔吉木伦河流域巴林左旗墓葬群出现的器物,与扎赉诺尔墓群出土器物极为相似,在墓群中还发现了东汉中晚期的五铢钱,说明拓跋鲜卑人在南迁的过程中,与汉族从未断过联系。后拓跋鲜卑继续迁徙,穿过蒙古大草原,到达漠北蒙古西偏哈尔乌斯湖的科布多一带暂住下来,成为檀石槐联盟的成员。檀石槐军事联盟分裂后,鲜卑人由漠北迁徙到漠南匈奴故地阴山一带,此地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关注学生情感-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docx
- 浅谈对提高中学物理教学效果的几点认识.docx
- 低温甲醇洗技术及其在煤化工中的应用.docx
- 人工智能在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中的应用与展望.docx
- 导乐陪伴联合导乐分娩镇痛仪在产科中的应用.docx
- 人文关怀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docx
-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自然权利自由主义研究.docx
- 油茶软腐病发生规律调查及综合防治技术.docx
- 基于培训师工作站的企业大学建设研究.docx
- 加山又造绘画美学思想研究.docx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