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研究.docx

影像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影像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研究

?

?

龚诗尧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亟待保护和传承的历史馈赠,国家和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一边筛查确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边大力挽救许多濒危的项目。因此,以影像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用镜头画面保存这些漫长历史的演进过程中,人类智慧的结晶,就变得非常重要。然而,在用影像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作为电视创作者,应当如何更好地完成这份记录工作,可能就需要回归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通过寻找其本质特征,然后从纪实类作品创作中找到合适的方法进行实践,从而达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直接电影”;“真实电影”;影像记录

:G112???:A????:1672-8122(2019)08-0021-04

伴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工业化生产开始更加深入地与现代生活相融合。科技作为在人类历史漫长演进过程中,出现时间晚却影响最为深广的重要力量,它强势地介入人类的生活。尤其是在生产领域,它取代了人力劳动,使大量的技艺转变为一个个技术指标,大规模机器的流水线式生产,让过去需要人工精细打磨、代代传承的许多技术,都成为科技参数中可以精确计量、分毫无差的数字堆积。但是,还有很多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其特质很难通过科技手段复制,也无法用科学数字丈量,但是伴随着人工耗费太大而市场需求的降低,其生存已经岌岌可危,不得不面对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甚至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经彻底消失了。

因此,用影像记录下正在面对巨大考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那些珍贵的手艺、艺术形式能够用影像保存下来。但是这种影像的记录,不应当仅仅是监控摄像头式的拍摄,也不能如同拍摄剧情片那样,通过情节的设计、人物的造型、故事的编排、场景的构造,打造出高潮迭起的、吸引眼球的影片。而是既要保留完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又要具有观赏性,因此,对于采用影像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便非常值得研究。

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读解

在過去一年多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影像记录的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许多电视工作者其实并不如想象中了解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比较概括的称呼,是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提出来的。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具体包含了一些什么项目,却不是每个从事电视创作的人都十分了解的。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

要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首先要了解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历史的馈赠,是祖祖辈辈在漫长的发展探索中,结合了一代又一代的智慧传承下来的瑰宝。文化遗产又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对于人类发展的历史,是一种温柔的见证和给予后代的礼物。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给出了较为完整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达、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众提供持续的认同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1]”这段解释非常清晰地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描述为不是文物、需要人参与,经由人的智慧参与创造和完善,并由人类代代相传的一些东西。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

在不同的国家,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并不完全相同,因为每个国家的民族、历史、文化乃至国情都不相同。因此,每个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分类并非完全一致。但是,联合国在综合了各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之后,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几乎涵盖了世界各国的基本情况,而中国的学者们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几乎是以这部公约所确立的体系为基础进行确立的。

在中国,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繁多,但几乎都可以划入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6大类,即:“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实践;5.传统手工艺;6.文化空间。[2]”中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分发,都是由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维度进行的多种分类,如王文章在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中提出的13类分法、向云驹在其《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中的四大类分法、以及周耀林等人撰写的《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方法的重构》提出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分类方法等,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呈众说纷纭的状态。其中得到业界比较多认可的是王文章的13类分法,即:“1.语言;2.民间文学;3.传统音乐;4.传统舞蹈;5.传统戏剧;6.曲艺;7.杂技;8.传统武术、体育与竞技;9.民间美术、工艺美术;10.传统手工技艺及其他工艺技术;11.传统的医

文档评论(0)

158****16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