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ICU中重症感染的病例分享
福建醫科大學附属协和醫院
重症醫學科饶珊珊
病历简介患者,洪××,女,71岁既往史:哮喘、冠心病、2型糖尿病.01.07因“肠穿孔、急性腹膜炎”入住我院急诊外科,入院後當晚急诊行“乙状結肠修补+横結肠造瘘+腹腔冲洗术”手术後转入我科,予以机械通气、行锁骨下静脉置管、腹腔双套管冲洗引流,并予舒普深(3.0ivgttq8h)+拜复乐(0.4ivgttqd)抗感染等治疗
病历简介.01.10(术後第3天)顺利拔除气管插管.01.11(术後第4天)腹腔引流液培养回报:铜绿假單胞菌,對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未换抗生素.01.12(术後第5天)出現寒战、高热,T39.9℃,心率110-120次/分,血压75-85/35-45mmHg,考虑感染性休克,立即查血培养,拔除深静脉导管,送培养,更改抗生素為美平(1.0ivgttq8h)+稳可信(1.0ivgttq12h),并予补液、升压等处理
病历简介.01.15(换药後第3天)体温恢复正常,血培养口頭回报“G-杆菌”,未更换抗生素.01.16血培养回报:ESBL(+)大肠埃希菌,药敏试验:對丁胺卡那、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01.16静脉导管頭回报:阴性
病历简介血培养(01.12):大肠埃希菌(ESBL+)i
体温趋势℃舒普深+拜复乐美平+稳可信曰期血培养:大肠埃希菌ESBL(+)1.71.091.121.151.181.21腹腔引流液培养:铜绿假單胞菌
血象状况
病历简介.01.22(血培养阳性10天後)复查血培养:阴性i
病历简介使用美平+稳可信期间,监测肝肾功能均良好壹周後停用稳可信,單用美平转归:该患者术後2周開始進食,因肠瘘、腹腔感染加重,最终因經济原因自動出院。
病例特點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起病急,病情重多部位感染(腹腔、血液)耐药菌感染(ESBL(+)G-杆菌败血症)
讨论:ICU患者抗感染的治疗思绪When?我們应當在何時開始治疗?What?菌种?药物?
1ICU患者合并感染的特点2致病菌的分布
讨论:抗感染的治疗思路34降阶梯的概念
高危原因侵入性监测和治疗手段的广泛应用ICU患者病情危重且复杂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ICU诊治手段不停提高,使重症患者生存時间和ICU住院時间延長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患者免疫功能低下ICU患者合并感染的特點
ICU患者合并感染的特點
感染发生率高,以院内感染為主多為重症感染二重或多重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
ICU患者合并感染的初始治疗思绪及時有效以經验性治疗為主
1ICU患者合并感染的特点2致病菌的分布
讨论:3抗感染的治疗思路4降阶梯的概念
CMSS菌株分布菌株:13所醫院搜集到革兰氏阴性杆菌1259株,其中:CMSS,王辉等,中华检查醫學杂志,,Vol34.No10,897-904
中国ESBL的发生率%WangH,ChenM.DiagnosMicrobiolInfectDis,,51,201-208CMSS/SEANIR/CARES.CMSS,王辉等,中华检查醫學杂志,,Vol34.No10,897-904
我科细菌感染状况
1ICU患者合并感染的特点2致病菌的分布
讨论:3抗感染的治疗思路4降阶梯的概念
感染性疾病老式治疗方略
老式治疗方略的後果抗生素使用不妥的比例(%)0305010小区感染2040院内感染因小区感染入院再感染17%34%45%Kollefetal.Chest1999;115:462–474
抗生素治疗不妥對病死率的影响菌血症治疗得当治疗不当IbrahinEH,etal.Chest;118:146-155VallesJ,etalChest;123:1615-1624ZaragozaR,etal.ClinMicrobiolInfect;9;412-418KangCI,etal.AntimicrobAgentsChemother;49:760-766存活率%
呼吸机有关性肺炎治疗得当治疗不当LunaC,etal.Chest1997;111:676-685álvarez-LermaF,etal.IntensiveCareMed1996;22:387-394RelloJ,etalAmJRespCritCare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