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浅论汉语谜语的发展历史
?
?
张雪梅闫贝贝郭晓璇
摘要:谜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源自日常生活,往往深刻有趣,充满诗意、智慧和探索性,是知识与娱乐的源泉,拥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对汉语谜语这一民族文化元素与特殊文学形式发展历程的探讨,将有利于对其背后折射出的自然环境、社会风俗、民众心理等的理解,并促进语言学习者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同时有助于传递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汉字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关键词:汉语;谜语;发展历史
中图分类号:I27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21)11-179-002
一、引言
谜语是指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它是一种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艺术形式。猜谜语既是一种考校认知、广受世界各国人民欢迎的语言智力游戏,亦是一种集结了人民智慧的语言文化现象、一种历史传承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谜语“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它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作为文学的一种,它不仅能炼思益智,亦能陶冶情趣,让人在诗中领略典雅别致,于谜中感悟睿智巧思。人类世界充满了谜语,谜语与语言本身一样古老且无处不在,当今世界谜语种类繁多、灵动多变、流传面广,已经深入现代社会大众文化生活。汉语谜语积淀深厚、自成体系,对汉语谜语发展历程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种社会语言现象与世界文化遗产,下文将从历史的视角探讨一下汉语谜语的发展历程。
二、远古至夏、商、周时期:谜语的萌芽
谜语是由远古时期的隐晦歌谣逐渐演变而来,其具体的起始时间很难确定,但迄今为止它至少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古代,谜语是由远古时期的隐晦歌谣逐渐演变而来,其具体的起始时间很难确定,但迄今为止它至少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林玉明2009:325)。早在夏、商、周时期,随着人们文化生活和语言艺术的不断发展,隐晦歌谣在民间广为流传,它隐含了多重语言意义,除了通过“玄虚”辞文表述初始的占卜目的外,还往往委婉含蓄地比喻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如《周易·归妹·上六篇》中的商代歌谣“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记录了乡村夫妇剃羊毛的劳动场景,恰似一则事谜。荀子的《蚕赋》虽然是一首赋体诗,但去掉诗题来看无疑是一则文辞优雅的物谜。曲折隐晦的歌谣也可用来怨怼统治阶级的暴虐专横,如《尚书·商书·汤誓》记载了一则夏朝末期的歌谣——“时日曷丧?予以汝皆亡。”由于夏朝暴君桀自诩为永存于世的太阳,而人们在歌谣中发泄怨怒、诅咒太阳死去,甚至宁愿与之同归于尽。毫无疑问,这里太阳意指暴君桀,是人们心照不宣的隐秘语言。
可见,上述这些不把本意直接说出而借用别的词语来暗示的“廋辞”、“隐语”或“讔”是谜语的萌芽或雏形。就其表现形式和功能来看,可分为谲谏、密言、测智三类。不直言为谲,下言上之过为谏,所以第一类谲谏是臣民以委婉的隐语方式言君王之过,如《史记·楚世家》记载了2600多年前楚庄王即位三年因无所作为而受到大臣伍举委婉劝诫的“进隐”:“有鸟在阜,三年不蜚不鸣,是何鸟也?”密言是话语双方彼此能会意、而第三方并不了解的一种掩人耳目、暗中通情的交际类型;测智则是一种主动破解隐语的交际活动,类似于现在的智力测验(李敬信2011:5)。这三种形式虽然使用语境和目的不同,但都体现了隐语是一种在双方之间进行委婉表述的交际语言,它与普通言语交际不同之处在于其需要一定的思考认知才能顺利达成交际目的。作为“廋辞”“隐语”或“讔”的发展进化形式,谜语保留了这种交际和认知功能,设谜者遁辞以隐意,猜谜者考校而射之。
二、先秦到南北朝时期:向谜转化、不断发展
隐语从先秦时期到南北朝时期逐步向谜转化和过渡(李敬信2011:4)。汉代许慎在其所著《说文解字》一书首次提到了“谜”这一字,并附注谜语“隐语也。从言从迷,米亦声,莫计切”,汉代首次对“谜”的读音和释义进行了阐述。虽然他将“谜”释义为“隐语”,但实际上该时期谜语在保持隐语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其形式、创作手法以及类型都逐渐与隐语有所区别,自身特点越发明显。当时流行的谜语是一种“射覆”活动,就是把东西放在器物下面让人猜,直到现在猜谜语有时候还会被人们称为射覆或射,即是源于此。东方朔是当时的一位射覆奇人,每猜必中,《汉书》《太平广记》等有其射覆活动的记载。及至三国时期,谜语的主要类型之一——文义谜已初具雏形。《世说新语》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其中不乏一些文义谜的相关故事,最为著名的是曹娥碑谜,见于《世说新语·捷悟》:“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做‘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魏武谓修曰:‘卿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之。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