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机制研究.docx

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机制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机制研究

?

?

曹峻铫

中国汽车工业经过改革开放后几十年特别是近十年的发展,汽车产、销量迅猛增加,中国已开始进入“汽车生产大国”的行列。2001年中国汽车产销量为236.37万辆和273.1万辆,2011年国产汽车产销分别提升至1841.89万辆和1850.51万辆,销量占世界汽车市场的比重大幅提升,产量由世界的第八位成长为超过美国的世界第一位。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1年我国汽车产业对GDP的贡献超过6%以上。然而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和汽车市场供销两旺的局面并没有改变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局面。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缺乏、自主品牌竞争力差,使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受制于人,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汽车产业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落后于发达国家,中国只能算是汽车的生产大国而不是汽车制造大国。在国际产业链的分工中,我国汽车企业也和其他很多行业的制造业一样,处于“微笑曲线”的最底端。三十多年的“市场换技术”也没有改变为国际跨国汽车公司打工的角色。

目前,全球能源和环境危机促使世界汽车技术更新换代朝着新能源汽车的方向发展,这给予我国汽车产业一个重大的发展机遇。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汽车企业和国外跨国公司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一、发达国家汽车企业技术创新的规律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分工越来越细,企业外包活动的发展逐渐取代了汽车制造业中趋于纵向一体化的垄断企业。零部件制造商和汽车装配企业的利益关系越来越紧密。汽车产业的激烈竞争使汽车装配企业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不断地制造出更加质优价廉的产品才能取得竞争优势。反过来,汽车装配企业在竞争中获得的竞争优势对装配企业自身和零部件制造商来说,都有非常大的益处。一方面,创新活动中的风险及收益的不确定性和汽车装配企业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搭便车等机会主义行为存在。另一方面,由于汽车装配企业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可能存在长期合作关系,交易往往是重复进行的。因此,违背契约或者机会主义行为的成本是非常高的,那将导致企业失去在长期交易中从一个合作伙伴那里获得大量定单的收益,从而可以抑制机会主义行为[7]。装配企业与供应商建立的关系不再仅仅是以价格为基础,也要以诚信为基础。这样一来,企业的边界变得更加可渗透,不仅零部件外包,而且设计也外包,甚至RD也外包[8]。由此,供应网络中创新的程度与生成,技术在汽车装配企业和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扩散程度,就取决于汽车装配企业和零部件供应商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一般来说,日本汽车企业由于供应商比较少,企业生产网络的控制比较强,技术扩散方面表现得比较紧;而美国汽车企业由于供应商比较多,企业生产网络的控制比较弱,技术扩散方面表现得相对比较松。

(一)日本汽车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

日本汽车装配企业与零部件供应企业内部的相互持股形成紧密的企业网络结构。网络内部的企业成员在生产、战略、信息上存在密切的联系,成为难以分割的利益相关者,形成了超强的网络关系。以丰田公司和日本爱信精机株式会社为例。日本爱信精机株式会社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世界第九大汽车零部件生产商,是世界著名的综合性汽车零部件厂家之一。主营变速箱、热机、刹车系统、车门系统、车内电子系统等。其中自动变速箱市场份额世界最大。公司62%的销售为供应丰田集团。丰田也持有其23%的股份。以爱信精机为代表的零部件供应商在向日本汽车装配企业供应零部件的同时,又通过自己的外包网络组织供应商为自己供货,由此形成多层级的供应商网络。

(二)欧美汽车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

与日本汽车装配企业与零部件供应商緊密的联系关系不同,欧美汽车装配企业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几乎没有资金上的关系,零部件供应商相对比较独立,他们的关系是平等的,在市场自由竞争的框架下开展合作。零部件生产商即可以向本国的一家汽车装配企业供货,也可以向其他的汽车装配企业供货。汽车装配企业以质量、技术、价格和服务为标准采用竞标的方式采购零部件,双方相对独立,属于一种合同契约关系,并不像日本企业那样有固定的零部件供应商。我们知道,l989年直接向丰田公司供应零部件的供应商只有270家,而同年直接向通用汽车公司供应零部件的厂家却多达12500家。尽管如此,通用汽车公司的零部件内制率仍高达50%—60%,而丰田公司则只有20%—30%[11]。欧美的汽车装配企业与零部件供应企业逐渐形成了平行结构的供应网络。

近些年来,美国汽车企业与日本汽车企业在创新方面的竞争中一直处于下风。欧美的汽车装配企业和零部件供应商的合作方式经过不断的战略调整,形成了欧美汽车

文档评论(0)

180****97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