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效果分析.docxVIP

缺血性脑血管病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效果分析.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缺血性脑血管病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效果分析

?

?

(2贵州省遵义荣誉军人康复医院神经康复科贵州遵义563000)

【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6年9月—2018年11月期间诊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选取102例作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将应用常规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者设为对照组(n=51),将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者设为研究组(n=51),就两组患者的整体疗效、安全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研究组主要有效终点事件、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②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85%,与对照组的3.85%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预防新发缺血性卒中、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小剂量;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R742A2095-1752(2019)25-0084-02

近期,我院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尝试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方案,取得理想效果,为彰显其优越性,特进行本次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2例,纳入时间:2016年9月—2018年11月。(1)纳入标准:①经颅脑MRI或者CT扫描等明确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②入组前未接受相关治疗,且临床资料、随访数据等均完整无缺;(2)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功能异常者;②合并胃肠道活动性溃疡、出血性疾病;③对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过敏者。

将上述病例样本按治疗方案不同分成对照组51例、对照组51例。其中,对照组:男26例,女25例;年龄为42~70岁,平均年龄为(52.64±12.64)岁;合并症:高血压21例,糖尿病15例,高脂血症15例;研究组:男27例,女24例;年龄为43~70岁,平均年龄为(52.97±12.15)岁;合并症:高血压20例,糖尿病16例,高脂血症15例;两组患者年龄、合并症等资料均保持了同质性(P>0.05)。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综合治疗,包括改善微循环、清除自由基、应用脑保护剂、钙离子拮抗剂等,根据病人年龄、病情、经济状态等选取相应种类药物治疗,药品种类、剂量等此处不宜赘述。

对照组:在上述用药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次100mg,每日1次,长期服用;

研究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75mg/次,每日1次;同时,口服氯吡格雷片,每日1次,长期应用该方案。

1.3观察指标

(1)患者用药后3个月,观察患者主要有效终点事件(新发缺血性卒中事件)、次要终点事件(新发心肌梗死、血管性死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率。

(2)观察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实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观察两组患者用药疗效

研究组主要有效终点事件、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表两组患者主要有效终点事件、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n=51)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两组患者均51例: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皮下出血1例、严重消化道出血1例)是3.85%,与对照组(牙龈出血1例、小量小脑出血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3.85%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作为临床上最常见的致残性、致死性疾病之一,复发率较高,可引起不良预后,因而有必要加强对本病患者的二级预防工作,以降低病人死亡率[1]。目前,临床上对于本病主要应用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已经循证医学证明为有效的防治手段。除了经典药品阿司匹林以外,氯吡格雷的应用效果也日益受到关注[2]。因此,关于本病的常规用药,目前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为主。

然而,有报道证明,单一应用阿司匹林无法达到治疗目的,建议应用联合应用方案,比如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不但能优化治疗效果,还可减少阿司匹林用药剂量,提高用药安全性[3]。氯吡格雷属于噻吩砒啶衍生物,可通过阻断患者二磷酸腺苷受体,实现抑制人体血小板聚集的治疗目标,且在血管事件发生后作为急性期治疗用药,存在潜在治疗基础。有研究证明:单独使用氯吡格雷可降低缺血性卒中、血管性死亡、心肌梗死发生的风险,其疗效、安全性至少能与中等剂量阿司匹林相媲美,那么二者联合应用,是否能进一步降低卒中风险、保证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健康与安全,是医学界探讨的热点话题[4]。

本次结果提示:研究组主要有效终点事件、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直观证明了上述观点。同时,笔者还比较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3.85%,

文档评论(0)

浅唱愁淡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