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运动__把握规律》探究型导学案1.docVIP

《认识运动__把握规律》探究型导学案1.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7/NUMPAGES7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探究型导学案1

【学习目标】

哲学的运动概念:

1.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怎样的?2、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物质运动的规律:

1.规律的概念2.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及其方法论是什么?3.如何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

【课前预习案】

(一)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原理

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的运动是指什么?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对立统一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3)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反对脱离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二)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对立统一关系

1、对立(区别):

(1)含义不同

(2)特点不同:

运动是怎样的?

静止是怎样的?

2、运动与静止统一(联系):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第一,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第二,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反对夸大绝对运动不可知论;反对夸大相对静止的形而上学的诡辩论,最终陷入唯心主义。

(三)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指什么?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内容及其方法论)

㈠内容

(1)规律的客观性是什么

(2)规律的普遍性是什么

㈡方法论要求:2个

(1)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受到惩罚。+材料分析

(2)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利用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但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材料分析

3、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的原理要求;

⑴内容: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材料分析;又要注重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人类造福。+材料分析

⑵反对:片面地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无视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属于唯心主义;只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机械唯物主义。

本课知识体系:

【课堂探究案】

【自主探究:辨析】

1、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2、规律对人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因此规律有好坏之分。

【合作探究:辨析】:

1、只要实事求是,办事情一定能成功。

2、“制天命而用之”“女娲补天”说明客观规律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课堂探究:简答】:

简答: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怎样的?

【课堂有效练习】

为满足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对蔬菜种类与营养的不同需求,中国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菜,根据北京地区及周边省市的海拔高度来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

1.(2008重庆卷)农艺师打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遵循的哲学依据是

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

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

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现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

2.(2008江苏卷28)“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情感因素和文化情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浪漫美好意向的形象符号。2007年11月26日,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我国第一幅月面图像向世人完美亮相,标志着我国第一次探月活动的圆满成功。

3、(2008海南卷20)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面图像覆盖区域属于月球高地,长约460公里,宽约280公里,分布有不同大小、形态、结构和形成年代的撞击坑。从唯物论的观点看,这幅图像佐证了

A.神话的产生是缺乏客观根据的B.月球与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

C.各种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D.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

4、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这一论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B.运动是物质的惟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D.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

5、(03年全国)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在《题画》中说:“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强调“意在笔先”“趣在法外”。这说明

A.绘画创作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B.并非所有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决定的

C.艺术创作只

文档评论(0)

150****12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