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毒蕈中毒特征与案例介绍【63页】.pptx

贵州毒蕈中毒特征与案例介绍【63页】.pptx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毒蕈中毒特征分析与典型案例介绍

;主要内容;2011年~2014年我省共收到全省各地报告毒蕈中毒事件115起,中毒547人,死亡52人。;2011-2014年报告的毒蕈中毒占4年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总数的41.67%;发病总数的22.40%;死亡总数的59.10%。;按照食物中毒分级标准,2004年~2014年贵州省毒蕈中毒事件分级情况(毒蕈中毒事件中较大事件都是指发生死亡病例的事件):

;毒蕈中毒事件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主要以第二、三季度为主,集中在6月~10月,其中7月报告事件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均最多,蘑菇中毒的发生主要与气候、地理位置、植被丰富程度等因素有关。;毒蕈中毒事件发生场所分布特点:发生在家庭中的事件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均最高!在4年报告的115起毒蕈中毒事件中,发生在家庭的毒蕈中毒事件数为103起,中毒458人,死亡52人。而且主要发生在农村家庭。;其他场所情况:

2011年2起:餐馆1起4人中毒,无死亡;酒店1起9人中毒,无死亡。

2012年4起,餐馆1起,5人中毒,无死亡。2起单位食堂,12人中毒,无死亡。1起其他场所,12人中毒,无死亡。

2013年3 起,1起会所,7人中毒,无死亡,2起单位食堂,18人中毒,无死亡。

2014年3起,单位食堂1起,10人中毒,无死亡。2起其他场所,11人中毒,无死亡。;

误采误食是毒蕈中毒的主要原因:毒蕈中毒事件多发生于夏秋季,农村家庭是毒蕈中毒的高发场所。由于夏秋季高温多雨,适宜野生蕈生长,毒蕈又常与食用菌混合生长,一些毒蕈在形态特征上与食用菌差异很小,采摘者常常仅凭经验识别,采蘑菇时存在着侥幸和麻痹心理,一旦混采到有毒蘑菇,就会因误采误食导致中毒发生。;进食到剧毒蘑菇或中毒后没有及时就诊,是蘑菇中毒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我省毒蕈中毒主要多发生在农村家庭,由于交通不便,经济条件差,发生中毒时如不能及时自救或送往医院,延误了抢救时机,常常会引起死亡。此外在已知毒蕈中毒的7种临床表现中,脏器损害型常伴有假愈期,此时由于中毒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往往被患者或临床医生忽略,认为病情已好转,如不及时治疗,肝肾等脏器将发生严重损害而导致死亡。(7种临床分型:胃肠炎型,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损害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横纹肌溶解型,光敏性皮炎型);某起毒蕈中毒事件4名中毒者生化指标变化;某景区路边摊小贩贩卖自采野生菌;从小贩贩卖的野生菌堆中挑出的有毒蘑菇;橙盖鹅膏菌(属著名食用菌,选自卯晓岚图谱);橙盖鹅膏菌(属著名食用菌,选自卯晓岚图谱);花柄橙盖鹅膏菌(食用菌,选自卯晓岚图谱);花柄橙盖鹅膏菌(食用菌,选自卯晓岚图谱);黄毒蝇鹅膏菌(毒蕈,选自卯晓岚图谱);亚希褶黑菇(毒蕈,选自卯晓岚图谱);白黑红菇(可食用菌,选自卯晓岚图谱);烟色红菇(可食用菌,选自卯晓岚图谱);毒红菇(毒蕈,选自卯晓岚图谱);俏红菇(可食用菌,选自卯晓岚图谱);小果鸡枞菌(属鹅膏菌科,食用菌,选自邹方伦等图谱);金疣鹅膏菌(可食用菌,选自邹方伦等图谱));灰托鹅膏菌(毒蕈,选自邹方伦等图谱));白毒鹅膏菌(剧毒,2012年9-11月遵义调研拍摄样本);白毒鹅膏菌(剧毒,2012年9-11月遵义调研拍摄样本);锥鳞白鹅膏菌(毒蕈,2012年9-11月遵义调研拍摄样本);鳞柄会鹅膏(毒蕈,选自邹方伦等图谱);角鳞灰鹅膏(毒蕈,选自邹方伦等图谱));豹斑鹅膏菌(毒蕈,选自邹方伦等图谱));灰褐黄鹅膏菌(记载可食用,选自卯小岚图谱);条盖盔孢伞(毒蕈);秋生盔孢伞(剧毒);疣孢鸡油菌(优质食用菌,贵州俗称黄丝菌?);鸡油菌(食药用);鸡油菌(食药用);我省近几年毒蕈中毒案例介绍;条盖盔孢伞中毒事件(2013年11月,都匀某公司13人中毒,无死亡病例,住院10天,医疗费用30万左右)。误认作黄丝菌(鸡油菌)。;夜光菌中毒事件(2011年,龙里某乡3人中毒,1人死亡);毒鹅膏类毒蕈中毒事件(2013年5月,某县4人中毒、4人死亡);秋生盔孢伞中毒事件(2009年10月,某县8人中毒、4人死亡);图二:秋生盔孢伞中毒事件(2009年10月,某县8人中毒、4人死亡);黄色鹅膏白色变种中毒事件(2012年6月,某县磐石乡5人中毒、2人死亡);白毒鹅膏菌(2012年9-10月,引起我省遵义市务川、道真、绥阳、镇安、习水等多县毒蕈中毒事件,共报告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20起,中毒95人,死亡21人,病死率22.11%,此样本为调研时拍摄);亚希褶黑菇:中毒事件2起(2013年7月,某县7人中毒,死亡2人;某县4人中毒,死亡2人)。误认为火炭菌;亚希褶黑菇:中毒事件2起(2013年7月,某县7人中毒,死亡2人;某县4人中毒,死亡2人)。误认为火炭菌;淡红鹅膏,菌真菌专家认为此蘑菇为鹅膏新

文档评论(0)

57536222719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