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农村寄宿高中生家庭关系与同伴依恋的相关性分析
?
?
摘要:为考察农村寄宿高中生家庭亲密度、适应性与同伴依恋之间的关系,采用家庭亲密度、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和同伴依恋量表(IPPA)作为研究工具,对宁夏回族自治区一寄宿学校中的181名寄宿高中生进行集体问卷调查。发现农村寄宿高中生家庭亲密度与同伴依恋间存在家庭亲密度低、学校缺乏引导、家——校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并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出发,依托学校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为农村寄宿高中生提供相关建议。
关键词:农村寄宿高中生;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同伴依恋
农村寄宿高中生是指在城镇高中在除公众假期及寒暑假以外均借宿于学校的进入高级中学学习的农村户籍学生。为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整合社会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质量,我国自90年代末就出现了“撤点并校”制度。在农村小学急剧减少的环境下,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学子提前过上了寄宿生活。“撤点并校”制度在促进教育水平提升、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但对于一些山乡及偏远山区的学生来说,“撤点并校”制度造成了学生为了求学只能“背井离乡”,远离父母亲人,造成寄宿学生与家庭的疏离。
文献回顾发现:对寄宿高中生群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健康水平、行为矫正、人际困扰、亲子关系等方面。但针对农村寄宿高中生家庭与同伴关系相关性的研究很少。国内已有研究证明寄宿高中生在心理健康、家庭沟通等方面相对水平较低[1][2]。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个体的表现与状态与其周围的环境因素也是息息相关的(Bronfenbrenner,1979),将环境对个人的影响分为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四个层次。于农村寄宿高中生群体来说,家庭和班级是其生活和面对的两个主要微观系统。因此,能否恰当处理农村寄宿高中生与家庭和同伴之间的关系,直接关系着个体系统的发展水平。本文旨在从社会生态视角出发,以农村寄宿高中生家庭亲密度和同伴关系为重点,简要分析当前农村寄宿高中生在寄宿制环境中面临问题的主要原因,并从社会工作角度出发,提出解决措施,以冀有为农村寄宿高中生提供支持与帮助,促成其健康发展。
一、研究概况
1.样本的选择
本研究被试由宁夏省Y市的一所普通寄宿高中高一至高三学生组成。测试采用调查问卷,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家庭亲密度、适应性量表,同伴依恋量表三个部分。被试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在班级内同时进行测试。在所有问卷回收完毕后,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完整性与真实性的检查,基础信息不全和做答有明显反应倾向的(如所有答案完全一致)的问卷予以剔除。对有效问卷进行编号。调查所得数据运用SPSS22.0进行处理与分析。
运用整群抽样方法,以班为单位,在高一、高二和高三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两个班级。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250份,得出有效问卷222份,有效率为88.8%。获得样本中城市41人,农村181人。剔除城市样本,得到农村样本181个,其中男生89人,占49.2%;女生92人,占50.8%。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分别有55人(30.4%),58人(32%)和68人(37.6%)。从被试分布情况看,研究所选择的被试在性别与年级分布状况上比较平均,被试年龄分布在15~22岁。其中,9人来自独生子女家庭,172人来自非独生子女家庭。可见,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家庭而言,多子女数仍然是主流状态,拥有两个及以上子女数的家庭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95%。
2.研究工具
(1)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
采用Olson等人于1982年编制《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作为研究工具。FACESⅡ-CV为自评量表,其中包括实际状况和理想状况两个分量表,每个量表有30个项目,分为亲密度和适应性两个维度,共计60个项目。依据李克特量表计分方法,分数越高,则说明家庭亲密度、适应性水平越好。该量表在我国经过专家、学者的反复修改,已被广泛应用,适用于我国家庭环境现状,具备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故本研究不再对其进行结构效度的检验。经内部一致性检验,α系数为0.853,说明具有良好的内在一致性信度。
Olson等人提出的“家庭环状模型”理论就是从家庭功能的发挥情况出发,认为家庭基本功能的发挥情况与家庭亲密度和家庭适应性水平呈曲线关系[3]。认为家庭亲密度和家庭适应性的得分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家庭功能的正常发挥,家庭亲密度和家庭适应性两个维度依据其得分不同各自划分为四种不同程度,从而将其划分为平衡型、中间型和极端型三种主要的家庭功能类型。
(2)同伴依恋量表(IPPA)
采用Armsden和Greenberg(1987)编制的父母和同伴依恋量表(IPPA)的中文版的部分内容。在本研究中仅采用其中的青少年同伴依恋部分的量表内容,主要用于了解青少年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中的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