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的梳理与启示.docxVIP

澳大利亚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的梳理与启示.doc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澳大利亚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的梳理与启示

?

?

刘岩李娜

摘要:?国际高等教育对澳大利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澳大利亚从最初的教育援助到现在的教育贸易,其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经过了萌芽期、形成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其演变过程表现出以下特点:由分散转向整合、由经济利益驱动转向可持续驱动、由机构层面转向国家战略层面、由内部主导转向外部主导。从质量框架、质量保障体系、质量保障方法等方面借鉴其成熟经验,对我国开展国际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澳大利亚;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演变

一、研究缘起

澳大利亚是最早开展国际高等教育的国家之一,其高等教育系统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使澳大利亚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国际教育声誉。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区分了教育服务国际供给的四种模式,模式1:跨境供应(远程教育、虚拟教育机构、教育软件和通过信通技术提供的企业培训);模式2:海外消费(留学生);模式3:商业存在(即当地大学或卫星校园、语言培训公司、私营培训公司);模式4:自然人存在(教授、教师、在国外工作的研究人员)。在模式1(跨境供应)下,服务通过边界或虚拟教育跨越边界,而在模式3(商业存在)下,有外国投资设立分支/卫星校园、外资机构或特许经营项目。目前,模式1和模式3是发展中国家监管和质量保障的主要挑战[1]。澳大利亞国际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政府及各部门对其质量有严格把关,其政策体系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对澳大利亚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进行梳理,了解其演变的过程,有助于理解澳大利亚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和政策轨迹,对我国制定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澳大利亚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的演变

本文按20世纪50年代-2000年-至今对澳大利亚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演变的时间进行梳理,认为澳大利亚的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1950年到1980年;1980年到2000年;2000年至2010年;2010年至今。这样的划分主要考虑了以下两个因素:一是澳大利亚国际教育经历了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的特点是教育援助(1950-1980),第二阶段是教育贸易(1980至今)[2],教育援助与教育贸易的出发点不同,其相关政策也大相径庭;二是虽然都是教育贸易,但由于其发展程度不同,保障政策的构成有较大差别,因此将教育贸易分成三个阶段(1980-2000,2000-2010,2010-至今)。如图1所示。

(一)1950年-1980年:萌芽期

根据科伦坡计划(世界第一批援助计划之一),大约有多达4万名学生来澳大利亚学习,主要来自亚洲。该计划支持发展中国家通过交换项目培养人才,实施人力资源建设。这是澳大利亚对外援助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在澳大利亚在亚太地区具有重要地位的基础。许多科伦坡计划的校友在其国家具有较大影响力,同时与澳大利亚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到20世纪70年代,人们对科伦坡计划在满足澳大利亚外交政策和外国援助目标方面的效果日益不满。1982年海外学生政策审查委员会和澳大利亚海外援助计划审查委员会对海外学生项目进行了两次调查[3]。这一时期澳大利亚并没有形成国际质量保障体系,缺少相关质量保障政策,其高等教育体系主要由各州、地区或联邦政府立法设立的自治大学组成,这些大学有权力安排自己的课程。州/地区政府保留了授权其他教育提供者开发高等教育课程的权力,对于认证协议和方法,各州/地区的情况各不相同[4]。

(二)1980年-2000年:形成期

1984年“杰克逊报告”发表,报告中建议结束国际教育援助方式,引进不受人数限制的全额自费类国际学生。1985年海外学生自费项目启动,政府鼓励高等教育机构向愿意支付教育费用的海外学生敞开大门。1990年,接受资助的学生项目停止,从那时起,所有的新学生都要求全额支付他们的教育费用。但在某些情况下除外,如费用由政府或大学奖学金支付,教育机构只接受支付全额学费的海外学生。澳大利亚政府资助的外国“援助”学生人数有所下降,从1986年的2万降到1991年的6000,而全额学费的学生数量却有所增加,从2000人增加到48000人[5]。

80年代的澳大利亚由于缺少国家质量管理框架,每个大学对其质量保障系统和流程的发展、实施和改进负责。国家会对一些主要的学科评审进行资助,以确定标准来改善质量和效率。虽然这些审查强调了机构内部和整个部门质量保障的重要性,但缺少在机构层面进行实施的机制。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高等教育:1990年代的质量和多样性》的颁布,联邦部长建立了澳大利亚第一个明确定义的质量保障政策,该政策提出了学科审查方法在质量保障方面的缺点,该政策从1991年一直延伸到1995年,当时可以说质量保

文档评论(0)

罗康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