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三线建设职工住房保障研究.docx

上海小三线建设职工住房保障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上海小三线建设职工住房保障研究

?

?

韩佳

摘要:上海小三线建设是三线建设决策的组成部分,其选址位于皖南、浙西等地,1965至1988年间共有七万余人次离开上海,远赴安徽等地参与上海小三线建设。这部分上海职工的住房保障问题值得关注。文章主要讨论职工在安徽和小三线调整回迁之后职工在上海的住房保障。小三线建设初期,住房紧张,职工通过借宿民房,建造“干打垒”式房屋进行解决;建设中期,职工人数增加,开始修建职工宿舍;建设后期,小三线调整回迁,通过企业自筹、政府补贴、银行贷款等方式为职工修建住宅,住房问题基本得到妥善解决。

关键词:上海小三线;职工宿舍;住房保障

20世纪60年代,在紧张的国际形势下,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国务院和毛泽东提出了加强备战、巩固国防的战略部署,在安徽南部和浙江西部山区建设起来的以生产常规兵器为主的后方工业基地。上海小三线建设从1965年选点筹建开始,到1988年调整结束的24年间,逐渐发展成为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小三线中门类最全、人员最多、规模最大的一个军工生产为主的综合性后方工业基地。因此,上海小三线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代表性和特殊性。

一、上海小三线职工在安徽的住房保障

上海小三线1965年基建开始,到1972年基本结束,但各个小三线厂基建结束时间早晚不一。因战备需要,小三线的生产、生活用房遵循“靠山、分散、隐蔽”的方针,在单体外形和单体群的排列上,要符合乡土化、民房化、村落化的要求。[1]在基建时期,鲜有小三线单位能修建真正意义上的职工宿舍,许多职工就住在土坯房或者借住在当地老乡家中,住宿条件很差。“我们晚上借住在老百姓的家里。山区的老百姓生活困苦,我们住过牛棚、羊棚,打着草铺,睡到半夜,蛇、蟲、老鼠等爬过来都是不稀奇的。刚开始我们指挥部就在一座祠堂里办公、住宿。”[2]1965年前后奔赴皖南进行基建任务的小三线职工们的住宿条件非常艰苦,这在许多小三线亲历者的口述当中都能够找得到佐证。难以想象,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职工们不但要完成每天的劳动任务,又要克服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无疑是对职工们体力与耐力的双重考验。

1966年开始,职工们陆续从上海到安徽,职工人数增加,许多小三线单位向二二九指挥部报告,希望能够增加资金修建简易职工宿舍,满足职工的住房需求。针对这一问题,1966年9月,二二九工程指挥部在文件(86)沪指(张计)字第90号文件中对生活用房定额做了明确规定:全厂生活用房,以每人11平方米计算,其中家属宿舍占全厂总人数的15%,每户平均为30平方米,计4.5平方米;单身宿舍占全厂总人数的85%,每人4平方米,计3.40平方米。[3]文件除了对家属宿舍及单身宿舍的面积定额作出规定外,还对房屋结构、层高及开间、墙身处理、屋面、楼面、粉刷及油漆、水电等等都作了详细规定。

随着基建任务的完成,部分小三线厂开始投产,职工大量增加,原先按照职工人数85%建造的职工宿舍已经无法满足增加职工的住房要求,这是现实又急需解决的问题。1970年前后,随着职工人数的增加,各个小三线单位向上级有关单位反映后方住房紧张,住宿条件差,职工家属宿舍急需新建、扩建的上海档案馆藏档案非常多,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一时期小三线职工住房条件急需改善。

面对这一问题,1970年,市革委会工交组向市革会请示:“在建厂时家属宿舍时按职工人数百分之十五建造的,已不能满足需要,八一二指挥部提出还需建一千八百二十七户、五万四千八百十平方米,每平方米造价按四十五元计算,需投资二百四十七万元,拟列入一九七一年小三线投资计划。”[4]经过多方面的协商合作,上海小三线职工关于增建宿舍的要求得到市革会的关注和重视,上海市革会从资金上给予支持,职工们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得以解决,住房开始增加,住宿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1980年,后方轻工公司所属的十个小三线单位在基建计划增拨投资中都将修建家属宿舍纳入该年的计划当中缓和住房紧张的局面。在1981年的工作总结中我们可以看到,整个上海小三线,“在解决职工的住房方面,上海市和五机部去年总共安排投资五百二十二万,加上有关局批拨和企业自筹建设部分,实际施工面积达七万八千平方米,八一年内竣工并可交付使用四万七千平方米,其中家属宿舍四万三千平方米,可供一千零二十八户职工家属迁入新居。”[5]从这样的统计数据可看出,仅1981年小三线为修建职工家属宿舍的资金投入与修建面积,基地管理局为了小三线的后勤保障作出了许多实质性的工作和努力。

二、上海小三线职工回沪后住房保障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逐渐把工作重心放到经济建设上来。上海小三线对其产品结构适时作出调整,实行军品、民品生产相结合的方式。从1980年开始,由于国家压缩国防经费,军工生产任务急剧下降,民品生产项目一时接不上,这给后方基地生产带来了很大困难;

文档评论(0)

177****57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