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教案(精选6篇).pdf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师说》教案(精选6篇)

《师说》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及“古文运动”的文学常识。

2.读懂文意,掌握重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的用法。

3.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理解文义

2.掌握重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的用法

3.领会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把握全文的论证结构。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激疑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本课主要任务是在理解写作背景、了解作家的基础之上把握文意,以学生自学

为主,培养其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反复诵

读使学生理解文意,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

一.导语。

同学们,当今社会尊师重教蔚然成风,但,在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

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

因此,他们轻贱老师,社会上从师之风日下。在这种情况下,唐代散文家韩愈却大

张旗鼓地宣扬自身的观点,批判“耻学于师”的陋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千古佳作

《师说》,从中感受韩愈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二.解题。

“说”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

议。“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

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

因此《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韩愈写这篇文章赠给他

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

三.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

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

之首。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韩氏是望族,因此后人称之为韩昌黎,死后谥

“文”,故又称“韩文公”。曾任吏部侍郎,后人又称“韩吏部”。他幼年贫穷,刻苦自

学,25岁中进士,29岁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

职,中间曾几度被贬。著《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其中有很多为人传颂的优秀散文。

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

四.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明确提出

“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

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本文第4段他赞扬李蟠

“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韩愈用其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

情地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

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由于他对古文的倡导,苏轼称他

“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师说》可看作是提倡古文的庄

严宣言。

五.放录音朗读课文学生注意读音、句读、语气。

六.学生自由朗读请学生查字典疏通文字,并根据注解初步弄清文章的含义。

教师巡回指导。要求能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

七.指定四名学生朗读课文(一人一段)其余学生倾听,看看有没有读准字音,

读清句读,读出语气,并进行纠正,然后投影一起朗读。

八.再读课文,整体把握,概括内容。

第一段:阐述从师的道理

第二段:评述当时不从师的不良风气。

第三段:以圣人为例,进一步阐述师道、师生关系。

第四段:说明写作缘由

九、研读课文,深入理解字词句含义。

1)请学生放声朗读,自由翻译课文,提倡查工具书、讨论。

2)学生相互讨论,将自身的疑难问题明确提出,并求教于周围同学

3)最后将小组疑难问题记下准备向老师或全班同学质疑

十、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结合语境,解释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一)道

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道理

2.吾师道也道理

3.道相似也道德学问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

5.余嘉其能行古道风尚

(二)无

1.无贵无贱无论

2.圣人无常师没有

(三)词类活用

1.吾从而师之以——为师,意动

2.而耻学于师以——为

文档评论(0)

百分卷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