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指向深度学习的单元教学设计
?
?
朱利青周燕杨金燕
摘要:单元教学打破以往按课时进行的知识点分解方式,转而以地理学科大概念为前提,以问题情境为载体,兼顾知识的内在逻辑和问题情境的进程重组课时,是实现深度学习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本文以珠海市“石景山的前世、今生、未来的营造之力”这一真实问题情境贯穿单元教学始终,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升华问题分三课时进行单元教学设计,重在借问题情境达到地理核心知识及原理的深度学习,以期为单元教学提供不同視角的设计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单元教学;深度学习;地表形态;珠海石景山
一、单元基本信息(表1)
二、单元教学规划
1.主题概述
珠海市石景山及山脚的海滨公园是珠海市著名的免门票旅游景点,自然风光秀丽、人文资源丰富,不仅是外地游客的必去之地,也是本地人常去的休闲之所。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及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高中地理教学中学术性较强且抽象的地理知识和原理,比起利用远离学生生活的图片进行教学,远不如利用学生身边可看、可听、可触碰的熟悉的实际景观进行教学来得深刻和引人入胜。
课前让学生实地考察、课中对山中景观进行研讨、课后再次进行游览,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去思考一座山的营造之力、大地的循环之理、人与自然的融合之道,让学生在深度学习中自然而然地加深区域认知、提高综合思维能力、增强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
2.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选考地理的高二学生。石景山作为珠海市知名的旅游景点,当地学生较熟悉,部分学生甚至近距离考察过。
学生在高一地理必修1中已认识常见的典型地貌,并掌握描述景观特点的方法,在地理必修2中学习了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缘由,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基础。同时,在学习和生活中参加户外地貌景观的观察等实践活动,具备一定的实践及分析能力。
若能提前组织学生进行石景山考察,将能极大促进学生对本课的深度学习。若不能,则以先前地理兴趣小组或教师拍摄的真实照片和问题为依托展开学习,贴近学生生活,也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3.学习资源及环境
地理选择性必修1教材、学案、石景山、海滨公园以及网络信息平台等。
4.单元学习目标
①能够运用多种媒介收集和整理所研究对象的信息,并能根据基础理论知识提出问题设想,进行小组分工合作,在条件适宜时能够进行实地考察,对研究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强化获取信息、组织策划的能力,树立分工与合作的精神,强化提出和求证地理问题的实践能力。②通过自主学习内外力作用和地壳的物质循环等基本理论,小组合作推测石景山典型花岗岩地貌的形成过程,理解石景山的前世、今生及未来的变化,增强从综合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能力。同时,从中深刻理解营造地表的内外力作用,并能迁移应用解释其他地貌。③通过学习珠海本土石景山花岗岩典型地貌的形成过程,欣赏花岗岩地貌之美,加深对所在生活区域的认识并增强乡土情感,同时提升地理实践力。④通过展示石景山的施工现场以及景山道、海滨公园海滩等地的改造景观,探讨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人地的协调发展。
5.教学思路
本单元教学适用于高二新课,分三课时展开。以珠海著名景点石景山的前世、今生及未来的营造之力这一真实问题情境贯穿单元教学始终,采用基础搭建—提出问题—实地考察(或虚拟考察)—问题研讨—总结与建构—迁移升华这一思路展开,重在借问题情境达到地理核心知识及原理的深度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及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具体课时内容分配如图1所示。
6.教学方法
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启发法、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式教学、单元整体教学。
三、教学设计(表2)
四、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是选用经典本土资源进行单元教学,营造真实的主题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探究问题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培养可持续学习能力,让“生活—学习—生活—学习”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达成,在自然而然的学习过程中落实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本单元教学设计思路可迁移应用于其他地区不同层次的学校,受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实际条件的限制,若无法进行实地研学考察,则第一课时后需提供充足的学案材料,让学生按照第一课时的任务分配进行问题探究,第二课时则可按照小组探究问题进行展示和讨论。
*资助项目:珠海市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2020-2022年)专项课题“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研究”(2020GIS21)。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
-全文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