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涵养林造林整地技术简述.docx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水源涵养林造林整地技术简述

?

?

任景军

摘要:随着环境恶化程度的加剧,人们对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生态保护意识也逐渐加强,在进行林业建设中更加注重森林的环保作用。目前我国有很多造林类型都是以生态建设为目的,水源涵养林就是其中之一。水源涵养林是以改善提高水文质量为主要目的的造林活动,但是水源涵养林建设对土质环境要求非常高,因此造林整地技术的应用成为水源涵养林建设的关键。本文将对水源涵养林造林整地技术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水源涵养林;造林整地技术;应用

随着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的深入,我国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空气质量迅速下降,水质也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为了改善我国的水源状态,改善生态环境,水源涵养林建设成为主要环节。水源涵养林可以促进水源循环、阻止河流堵塞、改善水质状况、减少泥沙淤积,还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促进生态系统平衡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但在水源涵养林建设时要充分关注各方面的影响因素,以提升森林建设的质量,提升水源涵养林造林的整体效果。

1水源涵养林概述

1.1概况简述

水源涵养林,是指以调节、改善、水源流量和水质的一种防护林。也称水源林。涵养水源、改善水文状况、调节区域水分循环、防止河流、湖泊、水库淤塞,以及保护可饮水水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主要分布在河川上游的水源地区,对于调节径流,防止水、旱灾害,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1.2水源涵养林的作用

1.2.1调节坡面径流

调节坡面径流,削减河川汛期径流量。一般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渗透速度时,即使土壤未达饱和状态,也会因降雨来不及渗透而产生超渗坡面径流;而当土壤达到饱和状态后,其渗透速度降低,即使降雨强度不大,也会形成坡面径流,称过饱和坡面径流。

1.2.2调节地下径流

调节地下径流,增加河川枯水期径流量。中国受亚洲太平洋季风影响,雨季和旱季降水量十分悬殊,因而河川径流有明显的丰水期和枯水期。

1.2.3滞洪和蓄洪功能

河川径流中泥沙含量的多少与水土流失相关。水源林一方面对坡面径流具有分散、阻滞和过滤等作用;另一方面其庞大的根系层对土壤有网结、固持作用。在合理布局情况下,还能吸收由林外进入林内的坡面径流并把泥沙沉积在林区。

2水源涵养林造林整地技术应用

2.1水平阶整地

2.1.1规格:阶面水平或稍向内倾斜成3~5°反坡;阶的宽度随地面而定,一般为0.5~0.6m;的长度视地形而定,一般为1.0~6.0m,深度为0.3~0.5m,阶的外缘无埂或培修土埂。

2.1.2特点:水平阶整地施工技术操作方法非常简捷,在实际运用时比较灵便;通常运用于相对完成的坡度面植树造林施工中,但使用这种操作技术的山体坡度区间在10至25度之间。

2.1.3应用:这种操作技术常用于比较干旱的石质山植树造林中,也可在土层薄或较薄的中缓草坡的植树造林工程中使用,还可用于植被茂密、土层较厚的灌木陡坡造林。

2.1.4施工:要首先确定山坡坡度径流在降雨时可接受的最大降雨容量,要保证在降雨量达到最大时能够实现完全渗透或多数渗透;从而确定上下山体上下阶梯的水平高度及反坡坡度等标准。在整体施工时要先将从内部挖除的土壤放置在外侧作梗,然后再对底层土壤进行整理,自下而上进行土层修整。先修好第一层台阶再进行第二层台阶的修整,在修整第二层台阶时要将表层土壤翻至下面的第一层上;紧接着修建第三层,同时将表层土壤下翻至第二层;在进行第四层、第五层修建时同样也重复这样的步骤,不断重复直至所有台阶修建完成,这种施工方法被称为“逐台下翻法”。

2.2鱼鳞坑整地

2.2.1规格:长径0.7~1.5m,短径0.5~1.0m,深约0.3~0.5m,坑穴的整体形状近似于“鱼鳞形”或“半月形”。坑面低于原坡面,坑外围有弧状土埂,高约0.2~0.3m,中间较高,两头较低,便于引流降水或连通蓄水沟。

2.2.2特点:这种施工方法施工的成本比较低,操作简单,对施工地区周围表层土壤及原生植物的损伤程度也非常小。采用魚鳞坑整地通常会按照坡度等高线的分布进行排列,且上下两行的排列位置不是整齐有序的,往往是零散分布。这样做可以通过调整鱼鳞坑的数量和大小来控制水流的径流量,蓄水程度较高减少水土流失问题的发生概率。

2.2.3应用:这种施工操作适合在土层较薄的山地区域、地表碎裂程度比较大的山坡或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灾害的地区应用。

2.2.4施工:一般沿等高线翻挖坑穴后将表土放于坑的上方,将心土堆于下沿做成弧状土埂,再将表土回填入坑,似“鱼鳞状”,以利保土蓄水。

2.3穴状整地

2.3.1规格:一般为圆形坑穴。坑穴表面稍向中心倾斜或与坡面持平,穴径0.4~0.8m,深度为0.3m以上。

2.3.2特点:穴状整地具有小巧灵便的特点,可以根据较小范围的地形改变进行整地施工

文档评论(0)

181****48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