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机组水环境下金属材料研究进展.docxVIP

超临界机组水环境下金属材料研究进展.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超临界机组水环境下金属材料研究进展

?

?

张雷刘昕颖苏晓阳

摘?要:当前我国存在着能源稀缺与环保压力增加的矛盾情况,超临界发电逐渐变成了清洁煤发电领域的主流工艺。超临界水的有关参数包括其氢键、黏度等的波动会改变内部氧化腐蚀的过程,加之机组参数的要求日益提高,在超临界水环境下金属材料的氧化已变成影响整个机组操作的主要瓶颈。

关键词:电厂;金属材料;超临界水;氧化

1国外研究现状

19世纪,D.B.Mitton等最先开始探索超临界水环境下金属材料的腐蚀情况研究了超临界水对降低废物存量的管路材料镍基合金的氧化腐蚀,其暴露周期是66小时。分析数据得出,含盐时比纯净水条件下受腐蚀更恶劣。美国密西根大学G.S.Was团队自2006年展开对超临界水氧化侵蚀作用的探索,他们把条件控制到400℃~600℃/25MPa左右,所用钢材包括铁马氏体钢、奥氏体钢及镍基合金,氧浓度参数:无氧(≤25ppb)及2ppm。分析得出,超临界水环境对金属的氧化一般和钢材、作用周期、氧浓度等因素相关。而对于一类钢材,作用周期及温度增加,其腐蚀性愈强;比较不同类型钢材发现,后两种金属的抗氧化性能显然比前者要好。

试验完成后,发现这个研究小组采用的铁马氏体钢表层有一个两层的氧化组织,其外部是磁铁矿(Fe3O4),里面则是FeCrO的尖晶石组织,部分钢材表层经测试还能发现有最外层包裹Fe2O3的3层组织存在。奥氏体钢外层包裹的单/双层组织,存在点烛,可脱落,同时化验发现有Cr3O3存在。镍基合金外层则产生了部分腐蚀小坑,这类合金被腐蚀后质量没有明显增加,氧化层也不厚,没有显著的2层组织,多为单层组织,氧化结构紧密。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有关金属材料在超临界水环境下的氧化作用的探索开始得不早,重点有2个梯队在做。第一个是韩恩厚团队(沈阳金属所),第二个是张樂福等(上海交通大学)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尹开锅等的联合梯队。

韩恩厚等设置的条件为500℃,充有H2O2,主体钢材包括316L、Ni基合金625合金铁素体马氏体合金,研究其受氧化情况。他们对实验初步设计、作用条件进行了描述,同时测试了氧化膜特点并研究其产生机制。此外,还展开了微观层面的深入摸索,结果发现316L不是超临界氧化研究的匹配钢材。资料显示,有电厂由于充有H2O2导致分解,最好采用纯氧,并非H2O2。他们还尝试总结了超临界水条件下金属腐蚀情况的表征。

张乐福等开展实验的条件是无氧,不添加其他任何气体,主体钢材是P92钢,探索其于500~600℃/25MPa超临界水的氧化情况,发现形成了2层的氧化膜,表面主要成分是Fe,内部则为Cr,发现温度最高时其净增质量及氧化层厚度都比550℃条件增加两倍。该队伍也探索了同样条件下镍基合金(C276)的被氧化情况以及奥氏体钢(304NG)在超临界水(550/25MPa)的腐蚀特征。

此外,该队伍也重点对超临界水堆的3类备用钢材(铁素体/马氏体耐热钢P92、奥氏体不锈钢316L和镍基合金690)在600℃/23MPa超临界水条件的氧化情况加以探索,发现该条件下,P92被氧化程度最严重,形成了三层的包裹组织,316L表层包裹的则为单层组织,690则呈现出最强的抗腐蚀特性,其净重增加最低,包裹了一层很薄的组织。

整理汇总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不难发现,现阶段大家重点对两类情况(有氧/无氧)下的金属材料被氧化情况展开了探索。由于氧气量太低,充氧困难,我国至今尚未开展过在超临界水中充入纯氧的实验探索。实验通常按照2类方式开展,包括静态高温高压反应和流动式连续反应。作用周期通常设置在200—1000h。一般对氧化层的化验都是通过氧化动力学研究其净增质量,同时借助扫描电镜研究其外层横截形貌(SEM),并进行化学组分研究(SEMEDS)以及氧化物结构(XRD、XPS、EBSD)分析等。借助这些手段能够更加深入地研究金属外层氧化膜组织的组分及产生机制,然而结合现有材料发现,不同金属表层氧化膜的组分各异,铁马氏体钢、奥氏体钢、镍基合金等几类钢材在550℃条件下的组分研究已取得一些成绩,然而还尚在起步阶段,没有明确的说法,尚未构建系统的氧化路径体系,也没有研究直接表明金属材料被腐蚀程度和温度、溶氧及其他要素的内在关联,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关系也没有更多材料可循。

3探索超临界水环境下金属材料氧化腐蚀的意义

总而言之,有关金属材料在高温环境下氧化的探索是按照不同时期开展的,先研究其在干氧或空气中的反应,然后探索蒸汽氧化,再是现阶段超临界水环境下的氧化路径研究及成分分析。金属及合金在蒸汽环境的探索已经相对成熟,也建立了相关的理论机制,然而仍然有一些现象没有了解机制。大家逐渐对超临界水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加之SCWR/SCWO等技术的进步,也对金属材料在超临界水条件的被氧化情况

文档评论(0)

138****42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