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动画片《花木兰》跨文化传播的女性主义形象分析.docxVIP

迪士尼动画片《花木兰》跨文化传播的女性主义形象分析.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迪士尼动画片《花木兰》跨文化传播的女性主义形象分析

?

?

张诗琪

摘要:花木兰作为中国古代传说中“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千百年来,木兰故事经国内外多次改编,衍生出戏剧、小说等多部文学作品。本文立足于女性主义视角,以跨文化传播的角度分析中西方对花木兰故事改编的异同,以文本分析法分析迪士尼动画片《花木兰》影片中呈现出的女性形象以及从影片传播的效果对女性主义的跨文化传播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花木兰女性主义跨文化传播电影形象分析

一、基本概念

(一)女性主义的概念

女性主义英文“Feminism”,最先起源于法国,并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流行于英美等國家,是西方女权运动的直接产物。法国思想家西蒙娜·波伏娃在其著作《第二性》中体现出浓重的女性主义思想,她认为女人一直处于的社会的“他者”地位,并且强调了女性经济独立的必要性。

在中国,女性主义的思想自“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流传入国内,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性学家李银河是国内最早一批研究女性主义理论的学者,先后出过《后现代女权主义思潮》、《女性权力的崛起》等多部相关论著。李银河在2003年出版的《女性主义》一书中给出女性主义的定义,她认为女性主义的理论千头万绪,但其核心即为: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清华大学副教授肖巍则认为社会中男尊女卑的现象必须改变。他补充说,取得像男人一样的地位和权利不应该成为妇女解放中始终强调的重点,而是应当发展一种新的、体现女性特点的语言、法律和哲学理论。并随后提出了“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概念。

(二)跨文化传播的概念

那么跨文化传播指的又是什么?玄奘取经、郑和下西洋、丝绸之路,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是否会被灌注以全新的意义呢。1959年,美国著名人类学家、跨文化研究鼻祖爱德华·霍尔的著作《无声的语言》正式出版。所谓跨文化传播,指的是文化背景有差别的两个个体、群体或者是组织之间进行的交流活动。武汉大学教授单波认为,传播是对共享文化进行创造、修改和转变的过程。同时他还提出了“文化圈”的概念。实际上,跨文化传播解决的正是来自不同文化圈的人如何进行更好的文化互换交流的问题。

在本文中,笔者对美国迪士尼动画片《花木兰》进行文本内容分析,以跨文化传播视角分析花木兰这个中国女性形象经由迪士尼改编后凸显出来的外貌特征与性格特征来分析其中蕴藏的女性主义,并探讨其中的启示与提出建议。

二、木兰故事的改编与创作概况

(一)中国花木兰故事的改编和创作概况

木兰的故事最早要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的叙述诗《木兰辞》,这首诗最初收录于南朝陈的《古今月录》中。整首诗保持五言诗的韵律,全篇共有300字,它生动的讲述了家中长女花木兰,女扮男装,代年弱多病的老父亲从军,之后凯旋归来,最后又辞官回乡的故事。

几百年里,花木兰的故事经过多次改编。在明代万历年间,徐渭的杂剧作品集《四声猿啼声》中收录了《雌木兰替父从军》,进入民国时期之后,花木兰的故事被不断的改编成京剧、豫剧等,并拍成电影搬上荧幕。到了现代,2009年由赵薇和陈坤主演的电影《花木兰》对木兰传奇故事又有了不同的诠释和改编,给主角木兰增添了现代式的感情戏。

花木兰的故事在中国最先从几百字叙事诗演变成几百万字的文学作品,其中包括有歌舞、戏曲、电影、小说、杂曲等多种形式。不管是在木兰故事的源头《木兰辞》中,还是在之后的各类改编文学作品中,均体现了木兰“忠孝两全”的女英雄形象,塑造了一位可歌可泣的中华巾帼人物。

(二)迪士尼版《花木兰》的跨文化传播思路

保留原故事情节框架,从西方价值观角度进行再创造。1998年和2006年,美国迪士尼制作了《花木兰》动画片第一部和第二部,是首个对木兰故事进行改编的西方力量。如何对“花木兰”这个中国传统人物形象进行“再改编”、“再创造”,使其能既具备文化稀缺性,又具备文化普适性成了迪士尼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实践证明,一部电影作品要想在全球范围内都具备较好的传播效果,则必须进行高质量的跨文化传播。必须对电影进行“多维编码”,且在编码过程中不能过于本土化,也不能过于国际化。

迪士尼在全文仅有300字的《木兰辞》的基础上改编,在动画片《花木兰》中,有关花木兰不忍年迈的父亲冒着生命危险征战沙场而选择代父从军的故事主干没有改变;从军过程中,凭着花木兰自身的坚强奋斗建功立业,战胜柔然匈奴的结果得以保留。然而迪士尼也填补了原作品《木兰辞》中大量的文学空白,增加了诸多细节情节。在这些细节里面,花木兰女性形象发生改变,塑造了动画片中花木兰叛逆、不按常理出牌、渴望实现个人价值的人物形象,体现出西方价值观与女性主义特色。

三、“洋”木兰——迪士尼动画片《花木兰》跨文化传播中的女性主义形象分析

(一)外在形象:东方人面孔,美国化行为举止

外在形象包括着一个个体的外貌仪容和行为举止两大方面,是个人内部价值观外在表达。在迪士尼动画片《花木

文档评论(0)

132****139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