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一轮复习
《谏太宗十思疏》
推究理性之法;重点突破
利用结构对称的句式特点推断其义。
(1)利用加“”的字,推断或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并体会这种解释词义的方法。
①则思慎始而敬终:
②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③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④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⑤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⑥变姓名,诡踪迹:
⑦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点拨:上述推断或解释词义的方法叫“对称推断法”。它是指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求得词语正确解释的方法。如①②③⑤句可以叫相同相近推断,④叫相对相反推断。它有时可以先推断词性,然后再推断其义。如⑥⑦。这种方法使用上有个前提,就是必须是结构对称,高考中常考利用此法解释其义。;思+议探究理性之法;论证思路;论证方法;论证语言;再次是运用“以宾显主”的技巧。比如“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是宾,借以陪衬主旨“思国之安,必积德义”,并为下文蓄势。
最后,态度诚恳。魏征在劝谏过程中始终没有忘记“君臣关系”;称自己为“下愚”,称皇上为“明哲”;用“臣闻”,而不说“臣以为”;他站在君王的立场上,为君分忧,用心找出君王身上的不足,并贴心地替君王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法。
;拓展阅读:《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的言论,谈谈从这两段文字中读出了怎样的“理性的声音”。;太宗曰:“卿言是矣。朕所为事,若有不当,或在其渐,或已将终,皆宜进谏。比见前史,或有人臣谏事,遂答云‘业已为之’,或道‘业已许之’,竟不为停改,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
;贞观初,太宗从容谓侍臣曰:“周武平纣之乱,以有天下;秦皇因周之衰,遂吞六国。其得天下不殊,祚运长短若此之相悬也?”尚书右仆射萧瑀进曰:“纣为无道,天下苦之,故八百诸侯不期而会。周室微,六国无罪,秦氏专任智力,蚕食诸侯。平定虽同,人情则异。”;太宗曰:“不然。周既克殷,务弘仁义;秦既得志,专行诈力。非但取之有异,抑亦守之不同,祚之修短,意在兹乎!”
;第一则中,唐太宗君臣探讨的是纳谏的问题。唐太宗先对“小事大谏”的现象表示不解(也许兼有不满),褚遂良则指出,久而久之,小的错误就会发展成大的错误。因此,这些谏者实际上是从这些小事中发现了事物发展的苗头,才极力规谏的。如果等到过失已经很大了再谏,就没有必要了。对这个回答,唐太宗表示了肯定,并引而申之,皇帝本人,绝不能以“业已为之”“业已许之”为借口搪塞大臣,而应该立即“停改”,否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
这种认识是建立在唐太宗对历朝覆亡教训的深刻把握上的,表现了他的谨慎细致和见微知著。
;第二则中,唐太宗君臣讨论的是国运长短的决定因素。武王灭商,秦统一六国,都是因前代之弊而兴,可以说其得天下没有什么不同,但国运长短却如此悬殊,到底是为什么呢?从后文看,太宗已有答案,但把这个问题抛出,是想听听群臣的意见。臣子的看法不为无理,但太宗的见解高出一筹,认为问题并非出在创业,而是出在守成上。周努力推行仁义,而秦还是崇尚诈力,所以国运会有长短不同。;检表达理性之思;《谏太宗十思疏》表达的理性美;图,这种手法的应用有很强的说服力。如果作者开篇不用这十分形象的排喻,而只是简单地讲述抽象的道理,是很难吸引对方,使对方理解信服的。
作者不仅以比喻引出观点,而且,比喻句本身的内容就是论据;这种以比喻形式呈现论据的过程,恰恰就是文章的论证过程。句中的“木”与“根”,“流”与“源”,“求木之长者”“欲流之远者”与“思国之安者”,“固其根本”“浚其泉源”与“积其德义”,本身就是作者论证观点的论据;而陈述这些论据的过程,就是作者在论证观点的过程。后文“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之句,“载舟覆舟”之喻,“奔车朽索”之比,也如同文首的比喻类比一样,将论据以比喻的形式提出,深入浅出,将深刻的道理表达得生动形象而又容易接受。
作者巧妙运用比喻和类比,在比喻和类比中进行论证。从流水、树木、舟与人的关系,车与索的关系等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与现象入手;既将观点鲜明生动地表达出来,又使说理显得委婉、生动,容易为人君所接受,谏言表达的方式,可谓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呈现出一种理性之美。
文档评论(0)